我,这样长大(三)
——写在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中等收入国行列时
忘记了一路上是如何回家的,只觉得心里总是一阵彷徨,还有一丝不甘,“老天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对我”,我不断地问自己,“让我象突然着魔一样陷进去不能自拔,然后葬送了自己美好的前程和这份爱”。的确,那时的我,根本还不懂得什么是爱,只是单纯地那么喜欢,一看就喜欢,仅此而已。在我陷入其中的时候,没有人来关心我和开导我,我就是那样不明不白地在其中,感觉恬美亦感觉痛苦。
在家里,无心帮父母做事,每天躺在竹床上吹着电扇,心里回味着复读这一年的经过和点点滴滴,也回味着和文相遇后的点点滴滴,依然是甜蜜和沉痛的感觉交织在一起,叫人无法理清和判断对错。
挨到7月下旬,高考成绩终于出来了,我却有丝意外和惊喜:语文67,化学102,数学123,英语126,物理137,总分555。同时也很遗憾自己的语文考得太差(离及格都差30分)和自己平常的强科化学(5科都是150制)没有考出高分。但我知道,自己上大学的愿望是不会落空了,同时我非常希望能知晓文的高考成绩,却无从打听,尽管我知道,她一定比我考得好。
后来省级机关报纸每天都刊登高校入取学生名单,我注意搜集那些天的报纸,一是看看自己为什么大学入取为什么专业,二来也能找到文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很快查到文被东北一名校入取,只是专业和女孩子不太搭配,但有了她的消息,我比什么都开心。
知道被入取后,我们隔三岔五地要到高中去看大学通知书来了没有。在高中的逸夫楼一楼前中央,有一块不大不小的木黑板,上面写着入取通知书到了的同学的名单。那天是我第一次在黑板前看,扫过几个名字后,文的名字赫然在目,我暗自替她高兴的同时,希望她也在场和知道这样的消息。但正当我看完所有的名单(没我)转身要离开的时候,我却惊奇地发现文就在我身旁,绿色的短袖上衣配着篮黑圆圈圈相间的长裙,上身几乎有一半紧紧地贴着我,昂着头,眼睛只盯着黑板。
我突然开始紧张起来,一会想怎么这么巧(难道上天安排),一会想和她说话并祝贺她,一会想自己没她考得好,哪有面子和胆量开口。这样想,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我侧过身赶紧钻出人群,逃开她和她的身体。我很有些自惭形秽,用自己最快的速度离开现场和消失在茫茫的街道上。
第二天我又去,和文班上那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去的,路上我又把昨天奇怪的相遇告诉了她,她也为我的这些描述感到惊奇。扫完黑板上所有的名单,依然没有我俩的名字,我们立即决定打道回府,便在街上随便上了趟回家的公汽。等在公汽上买了票刚坐下,说了不到两句话,我突然抬头发现,前排的非常熟悉的马尾辫,是的,那正是文。我无法去解释一次又一次这样的相遇,我只能惊叹上天的冥冥安排。文要回家,坐这趟公汽是不可能的,方向完全相反,我非常好奇,我想和她说话问问,顺便祝贺她考上了名校,正要敲她和开口,却发现她身边坐着一个彪形大汉,从侧面看长相也有几分相似。才鼓起的问话勇气一下子被挫销了,我只能静静地在文的后边,把头贴着玻璃窗,看着文的背影。不一会,文也把头贴在了窗上,好象她亦和我一样的心情和想法,但我始终不敢开口,毕竟从来没有说过话。
不到半小时,文和身边的人果然一块下了车,下之前扭过身子,冲着我或后面笑笑。我以为这该是我们最后的邂逅了,因为我们的大学相隔很远,而专业也是风牛马不相及,更重要的是,我那可怜的自惭形秽,让我鼓不起向她开口说话的勇气了,我想自己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地接受不可能的现实和习惯看不到她的日子了。
快9月底,我才到省城上大学,父亲和我一起来的。我是在某科技大学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专业,因为新修的学生宿舍大楼才完工,所以我们开学得有些晚。我和父亲早上八点半上了到省城的班车,坐在车上最后边的两个位置上。记得那天是阴天,偶尔下了很小的雨,感觉有一丝凉意。车行到路上,不断地有人上车,其中有个站一下子上来五六个男人,高矮胖瘦和穿着各不相同,有很整齐地西装革履的,也有简朴地农民穿着,也有介乎其中的不那么起眼的穿着。这伙人上车后,大概40分钟,车上和他们上车前一样的安静。突然,就在我身边的一个微胖的人起身,走到前排靠车门边上一个中年人身边,告诉他有人偷了他的钱包,就是站在车门旁等着下车的瘦高个。中年人飞身抓住瘦高个,从其手里抢回自己用牛皮纸包的大包,并死死地抱着瘦高个,请求大家帮忙惩罚恶人。突然另一个年轻人跑上去给了瘦高个几拳头,并喊司机停车开了门,用脚把瘦高个踹下了车,汽车继续开动了。年轻人走到中年人座边,关心地叫他打开牛皮纸包看看丢了什么没有,瘦高个推脱和迟疑了好久,终于打开了牛皮纸包,只见是一搭印有英文字母和老外图象的钞票。中年人说是他叔叔在国外寄给他盖楼房的钱,是英镑,没有少。接着西装革履的那人也来到中年人身边,手上拿着大哥大手机(我是在电视上才见过的“黑砖头”)。他说自己在什么银行工作,认得外币,叫那人给一张英镑他看看,中年人随便给了他一张,看了一眼后,他便从公文皮包里又掏出验抄机验,然后说果然是英镑,很值钱,一英镑换人民币十几块。沉默了许久的年轻人立即发话,“喂,这么多钱,大家帮你追回来了,你换几张我留个纪念呢”,起初中年人死活不愿意,但我身边的人和在银行工作的人,或还有什么其他的人,都指责中年人小气和不对,后来中年人勉强同意换币,于是有三个人前去换了“英镑”,我身边的人也换了。后来车上又有几个人花了500,700,800换了“英镑”,父亲和我没有丝毫的动静。我身边的人,一手拿着两张“英镑”炫耀,一边尽量说服周围的人赶紧换,伐算得很。父亲开始被打动,问我换不换一张,我说随便(因为我有1英镑换10几块的概念,而且从来也没见过什么外币)。身边的那个人一听我们这样的对话,立刻说让我给他500,他帮我前去换一张。父亲说500太多了不换,我要去上大学,钱不够,于是那人说300,父亲仍然觉得不行,最后那人说120,父亲勉强答应换一张,还问换不换得,那人很爽快地说没问题帮我们搞定,他真的搞定了,回头给了我一张英镑。一时兴奋的我,只知道欣赏外币和上边的图案,并未仔细地看上面的英文单词。
车离省城不远了,车上换了外币的人都还沉浸在外币的喜悦里。在某个站点,大家发现刚才的那伙人,无论是年轻人或中年人,还是我身边的人或在银行工作的人,都一起下了车没了踪影,父亲立即大声说,被骗了,刚才那伙人是在表演。父亲的话引起了大家分析讨论的兴趣,从大家的推测中,我们很快知道受骗了,于是换了“英镑”的人,纷纷自责和后悔,而我也有种强烈地愧疚,自己居然没看出骗子的把戏,也没有仔细地看看外币上的英文字母,自己可是读了这么多年书,正要上大学的人了啊!父亲安慰自己也安慰我,好歹我们只花了120块,就当花钱看了场戏,买个教训。这样想,我的心里慢慢好受了些,但这样精细的骗子表演却让我感到惊奇,居然有人会这样煞费苦心地骗钱。
顺利到了学校报到,已经是下午四点多。学费书本费3750,住宿费600,我们所带的4500块只剩了150块钱,显然是不够我一个月的生活费用的,何况是开学要买很多生活和学习用品。办完手续后,五点多,我和父亲坐在宿舍里发呆,父亲一脸的愁容,完全忘记了我们都还没吃中饭。许久,父亲提出一起去找在离校不远的一个叔叔家,向他借钱度过眼前的难关。对于这个叔叔,我只是在高考前听说过,长这么大从来也没见过。顺利地找到了叔叔家,叔叔到晚上八点才回到家,很热情地招待我们吃了饭,并说让父亲放心地把我交给他,并告诉我,无论任何解决不了的事情都要告诉他,我欣然应允着。
第二天一清早,父亲就离开了我和我的大学回家,我便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
我,这样长大(三)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