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勾结是中央政府今年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的重点。 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行政法的起草人之一张树义教授认为,只有多管其下才能有效遏止层出不穷的官商勾结地产开发模式
官商勾结进行地产开发是中国房地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也是中央政府在下一步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就此,记者专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行政法的起草人之一张树义教授。
官商勾结导致社会不和谐
蓝筹记者:请问张教授如何看待目前日趋激烈的官民冲突?
张树义:我们如何来解读最近中央频频出台强硬措施,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力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系列政策。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我认为应该作一些反向的思考。从现实来看,我们目前的社会并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正如你所提出的问题,这个社会是不和谐的,官民冲突日趋激烈,和谐社会只是一个中长期目标。
官商勾结之后,因为手中掌握着国家公权力,所以不少政府官员有官员的霸气,而商人由于手中积累了不少的财富,因此很有底气。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由计划体制向市场机制转化,官商勾结就是权力和市场的结合,二者合谋的结果是衍生出一个新的市场:权力市场。这种情况在国家政权掌握着大量资源的情况之下的转型过程中很难避免。权力市场形成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造成了普通百姓的无奈,另一方面导致了社会不和谐。
社会不和谐的根源何在:政府权力过大,而又未能进行强有力的监督。
权力失控令人忧虑
蓝筹记者:为什么目前公权力有失控的趋势?
张树义:权力必须要处于一种可控制的状态,才能够引导社会走向民主和自由,否则就会将社会引向专制和黑暗。但是目前的事实是权力有些失控。其实早在许多年前,中国法学界就预料到这样的状况会发生,行政许可法就是控权法,其主要的作用就是限制政府权力。但是一部法律的出台,不过是打开了一个机器的开关,机器一旦运转,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目前,权力失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如“陈天俊诉重庆秀山县政府”一案,从法院对案件的调查来看,秀山县政府的行为是严重违法、损害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有关各级法院应该秉公办理陈天俊诉秀山县政府行政违法及赔偿一案。
在这一案件中,陈天俊是合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并依法开展商业经营活动,理应得到政府的保护。秀山县政府非但不保护,反而和开发商联手无视、乃至损害陈天俊的合法权益:陈天俊从政府拍卖活动中竞标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秀山县政府又随意收回;秀山县政府违反拆迁公告与拆迁许可应当同时的法律规定,而是先公告,后许可,在良华公司未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和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情况下即为其发放拆迁许可证;在拆迁许可违法前提下,并且在陈天俊与良华公司未达成拆迁补偿协议情况下即实施强制拆除,这些都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根据信赖保护原则,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生效的许可,否则会影响公民对政府的信任,而一个没有民众认同与信任的政府是十分危险的。秀山县政府通过竞标将土地拍卖给陈天俊,怎么能如此轻易地就收回呢?秀山县政府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固然可以改变生效的许可,但一要为了公共利益,二要给予必要的补偿。在本案的体现就是,由于开发商有其商业利益,因此,应当由开发商与陈天俊协商达成补偿协议。在开发商补偿明显不公平的情况下,秀山县政府实施强制拆除,于法律,于情理,政府的立场都存在问题。其行为被法院判决确认违法自然是“错有应得”。
蓝筹记者:为什么陈天俊尽管赢了官司,但是赔偿之路会举步维艰?
张树义:这个案件事实其实并不复杂。要纠正也比较简单,首先是秀山县政府可以直接纠正,做错了改了也就罢了;其次,人大也可以行使监督权,督办这一影响政府威信和形象的案件;第三法院也可以表现得比较强硬一点,执行力度再大一点,而不仅仅是怕得罪人而和稀泥。就这一案子而言恰恰相反,法院、人大、政府都没有严格行使自己的职权。国家权力是用来为民众某福利的,但是在部分地方却没有用于保护民众的利益。
不能回避的是我们司法机关的法律执行力度存在问题,在百姓权利和政府公权冲突的时候,普通百姓作为个体显然不具备和国家公权对抗的实力,而权力监督部门又出现了缺位。因此,权力失控并不是偶然的。
要解决中国官商勾结的问题,必须是多管其之,各司其职,手手都要硬。
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典型特征:政府与民争利
蓝筹记者:政府和市场的结合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美国、德国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赶超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深度敢于市场,为什么国内目前权力与市场的结合却出现了目前的官商勾结难题?
张树义:政府和市场的结合是很正常的。但是政府应该做的是制定游戏规则,建立一种市场秩序,同时对这个市场进行监管,让市场中的每一个竞争主体都得到公平竞争的机会。
目前,国内的情况是,政府既管理市场,又参与经营,房地产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的房地产为何成为众矢之的,演变成为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关键在于,政府在房地产的发展过程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整个房地产开发的初期,几乎决大多数的土地都是通过招拍挂,价高者获得开发权,其结果是,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政府是最大的获利者和赢家。
实际上,政府获得的钱越多,老百姓掏出的钱也就越多。房价不断上涨就导致了两个结果,中国经济是发展了,但是并没有增长,在这个过程中财富发生了转移,有钱的人更有钱了,穷人要获得一套商品房也就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社会因此不和谐。
而在这一房地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和开发商勾结越来越紧密。
蓝筹记者:您认为政府和市场有关是怎样的关系?
张树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有三只手在对经济起作用。一是价值规律,这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应该在经济中处于主导的作用;其次是政府的扶持之手,政府要制定规则,监管市场,促进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第三,就是政府掠夺之手,政府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公权,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果对政府的掠夺之手缺乏制约,则可能出现坏的市场经济的典型特征,导致市场调节手段失灵。
蓝筹记者:如何改变目前的现状?
张树义:宏观层面,政府要让利与民,藏富于民,不要与民争利。这就要求政府最大限度退出市场,做好对市场的监管工作,而不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微观层面,遇到陈天俊诉秀山政府这样的案子,一件一件的解决,不要怕承担责任。对相关的失职的部门,进行责任追究,加大执法力度,还法律以尊严。
蓝筹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的中国社会?
张树义:对目前的国内形势,我既乐观又有些悲观。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我们在不断的进步,社会总体向良性方向发展,这是让人感到乐观的事情。但是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我也经常遇到一些让自己悲观的案件,因为政府介入市场太深,社会上还存在不少不公正不和谐的因素,而且即使是一件小事,要改变也存在不小的难度。
官商勾结进行地产开发是中国房地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也是中央政府在下一步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就此,记者专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行政法的起草人之一张树义教授。
官商勾结导致社会不和谐
蓝筹记者:请问张教授如何看待目前日趋激烈的官民冲突?
张树义:我们如何来解读最近中央频频出台强硬措施,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力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系列政策。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我认为应该作一些反向的思考。从现实来看,我们目前的社会并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正如你所提出的问题,这个社会是不和谐的,官民冲突日趋激烈,和谐社会只是一个中长期目标。
官商勾结之后,因为手中掌握着国家公权力,所以不少政府官员有官员的霸气,而商人由于手中积累了不少的财富,因此很有底气。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由计划体制向市场机制转化,官商勾结就是权力和市场的结合,二者合谋的结果是衍生出一个新的市场:权力市场。这种情况在国家政权掌握着大量资源的情况之下的转型过程中很难避免。权力市场形成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造成了普通百姓的无奈,另一方面导致了社会不和谐。
社会不和谐的根源何在:政府权力过大,而又未能进行强有力的监督。
权力失控令人忧虑
蓝筹记者:为什么目前公权力有失控的趋势?
张树义:权力必须要处于一种可控制的状态,才能够引导社会走向民主和自由,否则就会将社会引向专制和黑暗。但是目前的事实是权力有些失控。其实早在许多年前,中国法学界就预料到这样的状况会发生,行政许可法就是控权法,其主要的作用就是限制政府权力。但是一部法律的出台,不过是打开了一个机器的开关,机器一旦运转,接下来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目前,权力失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如“陈天俊诉重庆秀山县政府”一案,从法院对案件的调查来看,秀山县政府的行为是严重违法、损害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有关各级法院应该秉公办理陈天俊诉秀山县政府行政违法及赔偿一案。
在这一案件中,陈天俊是合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并依法开展商业经营活动,理应得到政府的保护。秀山县政府非但不保护,反而和开发商联手无视、乃至损害陈天俊的合法权益:陈天俊从政府拍卖活动中竞标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秀山县政府又随意收回;秀山县政府违反拆迁公告与拆迁许可应当同时的法律规定,而是先公告,后许可,在良华公司未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和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情况下即为其发放拆迁许可证;在拆迁许可违法前提下,并且在陈天俊与良华公司未达成拆迁补偿协议情况下即实施强制拆除,这些都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根据信赖保护原则,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生效的许可,否则会影响公民对政府的信任,而一个没有民众认同与信任的政府是十分危险的。秀山县政府通过竞标将土地拍卖给陈天俊,怎么能如此轻易地就收回呢?秀山县政府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固然可以改变生效的许可,但一要为了公共利益,二要给予必要的补偿。在本案的体现就是,由于开发商有其商业利益,因此,应当由开发商与陈天俊协商达成补偿协议。在开发商补偿明显不公平的情况下,秀山县政府实施强制拆除,于法律,于情理,政府的立场都存在问题。其行为被法院判决确认违法自然是“错有应得”。
蓝筹记者:为什么陈天俊尽管赢了官司,但是赔偿之路会举步维艰?
张树义:这个案件事实其实并不复杂。要纠正也比较简单,首先是秀山县政府可以直接纠正,做错了改了也就罢了;其次,人大也可以行使监督权,督办这一影响政府威信和形象的案件;第三法院也可以表现得比较强硬一点,执行力度再大一点,而不仅仅是怕得罪人而和稀泥。就这一案子而言恰恰相反,法院、人大、政府都没有严格行使自己的职权。国家权力是用来为民众某福利的,但是在部分地方却没有用于保护民众的利益。
不能回避的是我们司法机关的法律执行力度存在问题,在百姓权利和政府公权冲突的时候,普通百姓作为个体显然不具备和国家公权对抗的实力,而权力监督部门又出现了缺位。因此,权力失控并不是偶然的。
要解决中国官商勾结的问题,必须是多管其之,各司其职,手手都要硬。
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典型特征:政府与民争利
蓝筹记者:政府和市场的结合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美国、德国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赶超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深度敢于市场,为什么国内目前权力与市场的结合却出现了目前的官商勾结难题?
张树义:政府和市场的结合是很正常的。但是政府应该做的是制定游戏规则,建立一种市场秩序,同时对这个市场进行监管,让市场中的每一个竞争主体都得到公平竞争的机会。
目前,国内的情况是,政府既管理市场,又参与经营,房地产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中国的房地产为何成为众矢之的,演变成为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关键在于,政府在房地产的发展过程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整个房地产开发的初期,几乎决大多数的土地都是通过招拍挂,价高者获得开发权,其结果是,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政府是最大的获利者和赢家。
实际上,政府获得的钱越多,老百姓掏出的钱也就越多。房价不断上涨就导致了两个结果,中国经济是发展了,但是并没有增长,在这个过程中财富发生了转移,有钱的人更有钱了,穷人要获得一套商品房也就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社会因此不和谐。
而在这一房地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和开发商勾结越来越紧密。
蓝筹记者:您认为政府和市场有关是怎样的关系?
张树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有三只手在对经济起作用。一是价值规律,这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它应该在经济中处于主导的作用;其次是政府的扶持之手,政府要制定规则,监管市场,促进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第三,就是政府掠夺之手,政府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公权,对社会资源进行配置,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果对政府的掠夺之手缺乏制约,则可能出现坏的市场经济的典型特征,导致市场调节手段失灵。
蓝筹记者:如何改变目前的现状?
张树义:宏观层面,政府要让利与民,藏富于民,不要与民争利。这就要求政府最大限度退出市场,做好对市场的监管工作,而不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微观层面,遇到陈天俊诉秀山政府这样的案子,一件一件的解决,不要怕承担责任。对相关的失职的部门,进行责任追究,加大执法力度,还法律以尊严。
蓝筹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的中国社会?
张树义:对目前的国内形势,我既乐观又有些悲观。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我们在不断的进步,社会总体向良性方向发展,这是让人感到乐观的事情。但是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我也经常遇到一些让自己悲观的案件,因为政府介入市场太深,社会上还存在不少不公正不和谐的因素,而且即使是一件小事,要改变也存在不小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