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月前的今天,我的专栏文章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74034.html中谈到了华联股份,认为他是消费概念,是股权增值的个股,具有很好的投资机会。但是相比我推荐的其它个股,它的涨幅相对滞后,这个月只上涨了15%左右。如今,我们都知道消费行业发生了什么,通货膨胀,物价上涨,通常都会给商业零售行业带来利润增长,也带来这类公司的投资机会。
一、商业零售行业整体复苏带来投资机会。
相对于2001年前的消费能力相对薄弱而言,经过多年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持续攀升,我国商业零售行业的生存土壤日益肥沃。
首先得益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和人口结构的调整。1995-2005年间,我国城市人口比例由29%提升至43%左右。同时,年轻一代人口日益西化,运用在个人便利上的花费更多,二三级城市的生活水平急起直追,年轻消费者占总人口比重的增加将继续带来对国际品牌优质时装、配饰产品等高档消费品的强劲需求,这将继续带动百货市场增长。
其次,我国中产阶层以上群体数量经过多年积累后实际在扩大,且收入增长水平远快于全国居民平均收入增幅。而相对于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较高的群体则是消费的主要人群,高收入群体是服装等百货、专卖业态主要品类的主要消费人群,也是消费增长最快的人群。
在消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推动下,进入2000年之后,商业零售行业盈利能力得到显著地提高。而我国百货业在经营、盈利模式上发生的巨大改变,则也是该行业经历1998-2001年低谷后再度复兴的关键。
高增长支持高估值
行业的强劲复苏和经营模式的改变有效地提升了百货业的盈利水平,这在我国百货上市公司的利润上得到相应的体现。2004-2006年,我国百货上市公司销售收入、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年均复合增长分别达到19%、58%和22%,这说明其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超过收入的增长成为推动公司净利润大幅提升的主要动力,这也说明我国商业零售企业的高估值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二、全国性品牌连锁零售企业脱颖而出
相对于业绩的提升,整合日趋频繁成为零售行业的第二个突出现象。行业频繁发生的高溢价收购不仅成为提高零售业估值的重要力量,也有利于零售资源的再分配,为强势零售商的崛起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由于经营管理能力的差异,零售商两极分化趋势日益显著,这从我国连锁百强的高速增长和产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得到证明。2006年,百强企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1.2%,其中前10家、30家企业占百强总销售规模分别达到48%、75%。另一方面,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优质商业网点稀缺性日趋凸显,重置成本日渐升高,收购成为零售商扩张的重要手段。而大量优质但低效资产的存在为管理相对优秀的零售商低价收购和恢复零售资产正常收益率提供了市场机遇。
经过1998-2001年行业残酷的调整和2001-2006年的整合,我国百货零售业的竞争格局已逐渐清晰。其中,全国品牌连锁零售企业已初步展现其强大的竞争能力,并远超同行成为我国商业零售市场的主角。考虑到谈判能力持续提升带来的内部盈利能力巨大改善,我们认为这些公司仍将继续成为行业和区域市场的主导者,并存在良好发展预期。此外,我们认为衡量一个优质百货零售商的标准还在于其管理模式能否利用连锁手段成功被复制和输出,华联股份在这方面一直做得很好,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之一,店铺分布于全国各地,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旗下北京、成都、郑州、呼和浩特、石家庄等地共有6家门店逐步进入成熟期,战略合作伙伴嘉德置地集团是亚洲最大的商业地产公司之一,在商业加地产的发展上有着丰富和成熟的经验,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国家推动零售行业进行战略重组,发展民族商贸流通业的大背景下,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北京华联集团,对公司未来的良好发展值得期待。
三,公司股权增值数额巨大。
公司的重估价值巨大,公司持有已股改公司华联综超4997万股限售A股,按照目前流通股价格计算,该部分股权市值约10亿元左右,再加上商业地产高达39亿元的重估价值,两项合计50亿元,每股重估价值达20元之多,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具备较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