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反思


昨天和一位学友聊得甚欢,这样的沟通对象不太多,这需要彼此太多的信任和理解。
 
有几点想法自行记录以作反思。
 
一、要想画好翠竹,首先应该胸有成竹。万丈高楼起始于一张设计图纸,因为无论你要做什么,总是应该规划先行。(有多少人行事不是在拍脑袋?)
 
二、利用潜意识在心中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目标可大可小,关键取决于你想要什么、是否愿意为之付出努力。记住,一定要用心描绘,涂鸦的结果只能是让自己迷失。(有多少人做事是在对自己负责?何谈对别人尽责呢?)
 
三、关于设定的蓝图一定要描绘得具体,不要考虑太多的事前的的担忧,从无限中去寻找有限,放开思想的缰绳。(没有人能够限制你,除了你自己,我们不能被自己所局限)
 
四、绘制会蓝图后要学会把它根植于心中,按部就班的坚持不懈的为之努力奋斗。你付出一分就会得到一分,然而很少有人付出这样的努力。一位央视著名的记者曾经用成功学专家的头衔来讥讽我的努力,好景不常自己却也开始在上海艰难的寻找新工作的开始。一分汗水,一分收获,这是永恒颠覆不破的真理,但是仅仅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对你的心灵似乎毫无用处,必须把它转化为行动,付诸于实践。(空谈理想的人也许就是看到这段内容的你,是还是不是?)
 
五、如果你确定了要开始行动,请你一定要明白自己的目标在哪里,知道自己的努力将来能得到什么。不明白自己的坐标的就去咨询那些比你明白的人,然后按照指示和自我的纠正直奔目标。当然了,千万不要在没想清楚的情况下盲目行动,我常说,方向错了你跑得越快离目标就越远。如果你还是不明白该往哪走,那就请你停下来想清楚再走。可是我身边还是有很多人盲目的开始上路,随意的找份工作开始上路以作为对自己的交待。这样一来如何去实现目标?因为任何一个人最终的目标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你是谁?想要什么?你不会不明白吧,傻B才这样。)
 
六、思想引发行动,行动产生方法。记得一本上曾经说过一个关于视觉化的概念,仔细掂量应该是一种可以实践的方法。“赋予抽象的事物以形象,在脑子中为它画像,仿佛就在你眼前,能够看到它一样,”这就是所说的视觉化。正如书中所说,“运用这一方法你能够看到一个趋于完善的画面。当细节在你眼前展开,细节就像一个个零件清晰可见,环环相扣。”只要不是白痴,想象力每个人都有)
 
七、“如果你每天想的和别人一样,每天做的事也和别人一样,那你凭什么超越别人”?一个学校的招生广告如是说。因此按照主观意愿,我们能否在心中建立起一个与众不同的心智模型?我相信可以。任何人的思想都是可以塑造的模具,心中的房子诞生于模具中。(什么时候我们能够不再从众就是有独特想法的时候)
 
八、大多数人都喜欢创新,讨厌重复,在我看来其实重复是很重要的事情。只有在脑中不断重复精神图景,它才能变得清晰。很多人看书只看一遍就觉得自己以完全明白书中要想表达的意境,其实不然。我一本书经常读五遍以上的习惯,很多人不以为然,结果是我感受到了领先的乐趣。知识的夯实让我从容面对一切。(你想要强大吗?从一本书先读三遍开始吧)
 
九、内心的愿望是感觉,自信的预期是想法,坚定的渴求是意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十、自己是否能够坚持自我,抑或是像大多数人随波逐流?我们每天都要在内心深处寻找答案。记住,不要永远被引导,要敢于去引导别人。(坚持是远见但需要勇气)
 
马云在《赢在中国》中说,“强势的人要有开放的心态”,我收益颇多。我是强势的人我需要什么样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