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让人有所建树,犹如美玉之质
如果说这世界上有哪些人心灵最无瑕。思来想去,只有三类人:
初生的婴儿;
天成的痴子;
知错的圣贤。
显然,人之对他人有所帮助,在社会有所作为,他必须具备智能。“智”是指他既有的知识、思维的习惯、逻辑演绎的广度和深度。能是指在“智”基础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才华体现。
虽说“小成依智,大成依德”,这有点类似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之间的关系,但如果无“智”,至德之人也是犹如初生的婴儿一样,他的德行将无从表现,无从依附。
在“教育”一词前加上这些词,
儿童、青年、成人;
家庭、社区、学校、社会;
基础或专科类名词,语文、数学、英语等;
科学、文明、民众等。
可见智能和教育所涉及的范围,难能详尽,唯将一些感言与人分享。
第一章 论智能教育
“智”依赖学习和模仿,”能”更依赖实践和训练。
无论何种教育,主体都是人,成人和儿童的区别,只是因为年龄的差异,而导致的心性和接受模式的不同。这些差异大体表现在:成人自觉自制能力强,对抽象性知识接受能力强,注意力集中;儿童则充满好奇心,对万事万物求知欲强,偏重于具体事物,注意力易被转移,学习时间不持久。
根据不同年龄层的性格特点,设计相应学习课程,这一直为教育界所研究着,这里不再祥谈。
智能教育目的,是通过营造学习的空间,由导师指导和自我成长,成就一个社会人。他将继承人类发展的既有文明,具备生存的能力,和他人交往的能力。
于常人而言,智能教育的范畴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德行知晓,善恶、诚信等;
2、 处世常识,礼仪、法规、规则等;
3、 基础百科知识,数学、语言、文字等;
4、 生存能力的获得,专业技术、职业技术等;
5、 性情的陶冶,艺术、运动等。
家庭、社区、学校是主要展开智能教育的地方,智能教育成本主要由家庭和社会担负,这些成本主要包括:时间、机会、资源。
时间和机会不可以重新来过,这正是智能教育的责任和压力所在。一个人因“教育”而被耽误,所影响的是一群人。在中国,这人一生的命运似乎也被注定。
智能教育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