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市值的银行--花旗集团,听过其品牌的人士自然不少。但过去几年,花旗的负面新闻不断,股价横行,大股东亦表示失去耐性等等,或多或少削弱一家百年老店的公信力。由今年5月6日(周日)开始,花旗推出全球新品牌形象推广计划,亦是其总裁兼行政总裁普林斯(ChunkPrince)为花旗「省招牌」的改革策略中的重要一环。
新设计标志统称「citi」
「Citigroup」英文字样加一把红色雨伞,是万国宝通集团(Citicorp)在上世纪90年代与旅行者集团(TravelersGroup)合并,并把中文名称改为「花旗集团」后的标志。但为统一旗下众多业务的形象,花旗所换的「新装」,把品牌标志的名字缩为「citi」,新标志由「citi」及上方一个简单的弧形组成,红色雨伞亦会与客户说声再见。
普林斯曾表示︰「这是花旗集团创立以来,公司首度以统一品牌形象呈现全球顾客面前。」事实上,重新设计标志是其统一旗下广泛业务的其中一步,象征花旗正式步入新纪元。这亦是自70年代自动柜员机推出、及花旗在80年代推出标明24小时的银行服务的「CitiNeverSleeps」后,再度推出全球品牌计划。
改高窦门槛高等印象
品牌顾问公司BrandKeys指出,虽然起步未免稍迟,但此举确有助解决花旗的「品牌分裂症」。负责「新装」在港推广工作的花旗银行市务部董事容兰芳,在接受本报访问时便指出,单单是在香港,花旗便有多达近50个不同的「标志」。
在过去20年,花旗涉足的业务不计其数,如零售银行花旗银行(Citibank)及证券业务所罗门美邦(SmithBarney)等,市民仍能认出是花旗之机构,但不少分支机构或业务,只是在名字下加上「花旗集团旗下成员」,市场亦容易出现混淆。此外,银行内部的研究亦显示,对于花旗的印象,除了是「国际银行」之外,「门槛高」、「高窦」等较负面印象亦包括在内。
不少企业透过改名加强品牌形象,成功的例子有券商摩根士丹利删除名字中的「DeanWitter」部分、联邦快递由FederalExpress缩略成FedEx等。苹果最近亦剔除名字中「计算机」字眼,以配合集团在科技产品市场无孔不入的策略。作为全球最高市值的银行,花旗的商誉高达6亿美元(约46.8亿港元),能否令品牌更进一步,将是银行未来重要的工作。
新设计标志统称「citi」
「Citigroup」英文字样加一把红色雨伞,是万国宝通集团(Citicorp)在上世纪90年代与旅行者集团(TravelersGroup)合并,并把中文名称改为「花旗集团」后的标志。但为统一旗下众多业务的形象,花旗所换的「新装」,把品牌标志的名字缩为「citi」,新标志由「citi」及上方一个简单的弧形组成,红色雨伞亦会与客户说声再见。
普林斯曾表示︰「这是花旗集团创立以来,公司首度以统一品牌形象呈现全球顾客面前。」事实上,重新设计标志是其统一旗下广泛业务的其中一步,象征花旗正式步入新纪元。这亦是自70年代自动柜员机推出、及花旗在80年代推出标明24小时的银行服务的「CitiNeverSleeps」后,再度推出全球品牌计划。
改高窦门槛高等印象
品牌顾问公司BrandKeys指出,虽然起步未免稍迟,但此举确有助解决花旗的「品牌分裂症」。负责「新装」在港推广工作的花旗银行市务部董事容兰芳,在接受本报访问时便指出,单单是在香港,花旗便有多达近50个不同的「标志」。
在过去20年,花旗涉足的业务不计其数,如零售银行花旗银行(Citibank)及证券业务所罗门美邦(SmithBarney)等,市民仍能认出是花旗之机构,但不少分支机构或业务,只是在名字下加上「花旗集团旗下成员」,市场亦容易出现混淆。此外,银行内部的研究亦显示,对于花旗的印象,除了是「国际银行」之外,「门槛高」、「高窦」等较负面印象亦包括在内。
不少企业透过改名加强品牌形象,成功的例子有券商摩根士丹利删除名字中的「DeanWitter」部分、联邦快递由FederalExpress缩略成FedEx等。苹果最近亦剔除名字中「计算机」字眼,以配合集团在科技产品市场无孔不入的策略。作为全球最高市值的银行,花旗的商誉高达6亿美元(约46.8亿港元),能否令品牌更进一步,将是银行未来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