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折腾的内容是知识。知识折腾有个十分突出的特点:折腾程度依随知识的多少和刺激大小而加深或减轻。一个人接受信息左耳进右耳出,随听随忘,没有任何信息能够驻留大脑成为知识,脑子一片空白。这种人就是毫无知识的人,他的人生不会有任何折腾,其活着就跟死了无别。如果一个人在感触到的信息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成其为知识,那么他的人生折腾也会很少,而且比较单纯枯燥。
一个人知识越多,他的人生就会折腾得越丰富、越烦琐、越精彩。大量知识都往一个方面集中,犹如千军万马浩浩荡荡朝一个方向挺进,就会形成一股巨大的摧毁力量;拥有此种知识力量的人,其人生折腾自然会异常激烈精彩,甚至会让知识把老命都折腾掉。如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一个在大学里钻研马列主义计划经济的老教授便跳楼自杀了。他的死就是因为对那个理论的知识太多、太集中,知识不断产生观念,观念不断汇聚知识;知识、观念不断地自我复制、激增,钻进牛角尖里进行恶性折腾,最后使他成为极端渊博而褊狭的人,最后终于在“知识爆炸”中自我毁灭。
有许多知识分子,每多读一本书,就是在手脚和脖子上多套一根绳子,被知识紧紧束缚起来,被知识牢笼至(致)死。走进褊狭知识怪圈、展开恶性折腾的人往往都是一些很有知识的人。如屈原投江、老舍投湖等,都是在某一方面知识上走火入魔,显示出对此种知识的着迷和他种知识的无知,结果跌进顽固知识构建的观念怪圈中不能自拔而自我毁灭。如果折腾癖鲁迅晚生或晚死二十年,也会被自己僵化、老化、固化的知识毁灭,或被他人表现为权力的知识毁灭。所以就个体生命而言,有时知识折腾的代价就是生命本身。
十多年前我的老家农村有两兄弟患有遗传疾病,他们哥弟两个的知识多少不一样,因此折腾结果也不一样。哥哥是个小学教师,经常阅读医疗报刊、书籍和向医生咨询,不断加深了解自己的病状,积累了丰富的病理和医学知识,可谓“久病成医”了。若是讲起他那种疾病的防治来,总是长篇大论、没完没了,如要注意怎么吃、怎么睡、怎么工作、怎么休息等等,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有一套一套知识力量支撑起来的烦琐规则。于是他就小心翼翼、“安全”地生活在医疗知识的折腾之中,不敢越雷池一步,唯恐脱离其医学知识构筑的“科学”生活方式和“理性”规则。而弟弟只有小学文化,身体没有哥哥好,病情比哥哥严重。但他看不懂医书,对于疾病知识一窍不通,别人议论他的病状也当作没有听见一样,还三天两头跑乡场做小生意,忙得不亦乐乎。他不知道疾病的防治知识,不知道自己的病是怎么回事,似乎他的病也不存在了一样。而今哥哥病故已快十年了,这个弟弟却还在忙忙碌碌地活着。弟弟不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缺乏疾病和死亡的知识,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像他哥哥那样让医疗和疾病的知识剧烈地折腾自己,让自己终日生活在“科学”、“安全”的恐惧之中。从整个世俗社会来看,这种没有知识折腾的人生是一种“失常”状态,而花样翻新、烦琐不堪、无中生有、永无休止的知识折腾才是人生世道的“正常”状态,呵呵。
(陈嘉珉,2006年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