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生折腾的动力之源


人生折腾的主动权不掌握在“人”自己手里,而是掌握在“超人力量”手里,超人力量是人生折腾的动力之源。有很多人不能理解这一点。有几位在校学习哲学的研究生就写信给我谈了他们的疑惑。

人的认知水平是由其佛性和思维性格决定的,而很多人的思维性格却是由世俗糟糕的教育体系造就。尘世众生的智慧情感多属感性、实证和实惠一类,然而人生中最根本的发现常常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感悟,这种感悟没有功利动机和明确目标。人生感悟是内在精神的灵动,是悟性和灵性自主无私的张扬,不是“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的结果。如果你要通过已有的“知识规范”和“科学标准”来认识人生,就无法理解人生折腾的动力之源。

从前有个西方传教士在贵州农村传教,有几个农民就问他:“我们信教,你能给我们多少钱啊?或者你能把上帝喊来站在我们面前说话,我们就信它!”国内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和这些农民一样,他们的性格是感性、实证和实惠的。从整个人生的广阔视野来看,他们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是一种“技术工人”,都在追求一种立竿见影的实证和实惠结果,而无法认识超越知识的灵性主体。世俗某些最有知识的人可能也是最愚昧的人,而某些世俗最无知识甚至像慧能大师那样一字不识的人,却可能是具有最高智慧和识见的人。很多人不能够理解,人生折腾和科学研究在方法上最大的不同,就是人生折腾不能用知识去进行人为实验。科学实验是得到真实的方法,而人生折腾如果进行人为实验,那么得到的就是虚假。人生折腾的真实景象完全融入在超人力量安排的社会“自然过程”中,追求真知的方法是超越知识去体验和感悟。

九十年代中期我在北京认识一位研究哲学和宗教的博士生导师,他是如何研究宗教的啊?在他主持和主编的“国家级”-“社科重点课题”、“基金资助项目”、“获奖图书”等著作中,全是描述某朝某代、某时某地宗教的存在和发展状况以及与特定经济、政治和其他文化系统的关系,就是没有一点他个人的见解和独特感受。我想他再当一百年“博导”,也还是一个“做学问”的“技术工人”,不会认识人生折腾的动力之源,不会对人生的最高智慧有真切的体验和感悟。在人文学科中,宗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科,但目前大陆仍然缺少像台湾南怀瑾一类令人信服和敬仰的学者。学习宗教必先理解宗教,其重要渠道是诵研经典和与宗教信徒悉心揣摩。国立教育和研究机构的所谓“学者”,是靠“学问”获取“嗟来之食”的“公务人员”和“技术工人”,很多人对宗教只是略解皮毛,并无真知灼见。这就难怪他们教育出来的学生也多是缺乏修养和灵性的人,都在为工作、生存忙碌着,没有时间和悟性听懂来自心灵深处最震撼的声音。

(陈嘉珉,2006年1月19日)

人生折腾-超越知识:http://www.chinavalue.net/AuthorIndex_Boke.aspx?id=5890#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