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办员走了,联络员没来--撤销农信社代办站引发农村金融服务缺位


        代办站被撤消了,被寄予厚望的“联络员”充当了替补队员,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导致不少农信社存款量大幅下降,当地农民也因为享受不到便捷的金融服务而多有怨言。

        或许代办站就是一件破旧的棉袄,在没有找到适合的替代物之前,扔掉它,我们用什么来御寒?缝补它,我们却可以安然过冬。

代办员走了,联络员没来

__撤销农信社代办站引发农村金融服务缺位

日期:2007-04-06 16:28  作者:刘小萃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2125期
 

   “撤销信用代办站不能搞一刀切,没有代办员了,农民办业务太不方便了!”陕西省澄城县农村信用社的一位分社主任告诉记者,农民以前在家门口就能办业务,可自从监管部门要求撤销代办站,农民存贷款就要花很长时间,走很远的山路。正因如此,当地农民到农信社办理业务都不如以前积极了,而农信社和农民的距离也远了。

  这样的现象并非只是个别,代办站被撤消了,被寄予厚望的“联络员”充当了替补队员,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导致不少农信社存款量大幅下降,当地农民也因为享受不到便捷的金融服务而多有怨言。究竟是监管部门的政策制定出了问题,还是农信社在政策执行中走了样?当轰轰烈烈的“撤销代办站”风潮刮过一年之后,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一纸“通知”起风暴

  一年前的此时,银监会一纸《关于清理农村信用社信用代办站、邮政储蓄机构代办机构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下达过后,一场针对农村信用社信用代办站的清理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意味着与信用社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代办站、代办员将最终退出历史的舞台。

  《通知》要求,农村信用社信用代办站代办的存贷款业务一律停办,解除农村信用社和代办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收回代办站的印章、凭证和业务周转金。

  记者注意到,对于此次清理工作,银监会提出了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审慎有序”的原则。对业务量大,代理较规范,能够达到营业机构准入标准的信用代办站,实施先清理后规范,按照准入条件报监管部门审查批准组建营业机构;对问题多,金融需求不大的代办站则直接撤消;对农信社网点不能满足当地金融需求,没有重大违规问题的信用代办站,则改组成为联络站或信息服务站,代办员转为联络员或信息服务员,不再经办具体业务。

  而撤消代办站的原因可以被简单概括为三点:违法违规多、案件频发、风险隐患大。也正是因为如此,在《通知》没有下发前,许多省份就已经开始清理那些违规严重、有风险隐患的代办站,但这一次却是全国范围内的、一刀切式的全面撤消。《通知》下发后仅半年后,全国就清理代办站94735个,占代办站总数的78%;清理代办员104251人,占代办员总数的78%。

昔日代办站“贴心”

  就是这些要求被一律清理的代办员,却是很多农民心中的“贴心人”。

  “我们县的信用代办站最多的时候有2000个左右,最少的时候也有800个。”山东省临沭县农村信用联社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去年4月《通知》下发前,信用代办员按规定在信用社领取手工存单后,在自己的家中就可以办理存贷款业务。然后每隔五天到信用社报账一次。代办员报账时要做到“四到”:即人到、款到、账到、凭证到,并做到账、款、存单凭证相符。信用社工作人员平常也对各代办站进行检查辅导,并经常召开代办员会议,学习有关业务,下达阶段性工作任务。

  “原来城关信用社代办员高祥华在兴隆批发市场租赁了两间门脸房,聘用了两个临时工,在信用社的监管下以储蓄所的形式经营,存款规模超过了许多信用分社。”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绝大多数代办站都是代办员一个人办理存贷款业务的,但余额最高的三个信用站由于业务量太大,一个人忙不过来,都自己建造或租赁了房屋,变成了储蓄所的模式,并聘用家人或临时工为固定员工上班,每月按时给他们发工资。

  记者了解到,农民手头有了收入,就会利用早晨晚上的时间送到代办员家里存起来,既方便又安全,省去了跑乡镇信用社的劳累和时间。如果没有代办站,农民就要跑到乡镇信用社办理业务,一份存取款业务至少要耽误一上午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路途中被抢劫的风险。

  某山区信用分社一个信贷员要管辖48个自然村,2000-2500户农户,贷款1365笔,金额达1811万元,服务半径达30里地,不要说营销贷款,连农户基本的信贷需求都满足不了。自从设立了代办站情况就不同了,用当地人的话说,代办员“人熟、地熟、情况熟,脑子里装着活地图”,是农信社的另一双“眼睛和耳朵”。他们能协助信贷员搞好贷款的考察及发放工作,协助客户经理催收贷款利息。

如今联络员难寻

  问题多多但作用不小,这是业内对代办站的评价,如何弥补撤消代办站后的金融服务缺位成了农信社必须面对的问题。“撤站聘员”则是在撤消代办站中被广泛采用的措施。

  《通知》提出,对农信社网点不能辐射到、当地有较多金融需求的,将代办站改为联络站或信息服务站,不设账簿、凭证、名牌、印章、业务周转金,存贷款业务并入农信社,对代办员进行考试考核,合格的转为联络员或信息员,负责向农信社提供业务信息,不合格的予以清退。如湖南省先后将5424个代办站撤销后“改”为无账表、无印章、无现金、无凭证的“四无”联络站,经考试考核重新聘任联络员7030名,占原有代办员的62.38%。

  其实《通知》下达之前,就已经用部分农村信用社开始推行“撤站聘员”工作,他们对原代办站经办业务清理核对,取而代之的农户联络员均与各社签订经济担保合同书、中介服务合同书和执法承诺书等。农户联络员不直接经办存、贷、结算等金融业务,而是负责直接向农户宣传金融政策法规,引领农户与信用社发生存、贷、结算等金融业务,在农户与信用社之间充当“信息媒介纽带”。

  这一举措看似效果显著,但实施中的问题却也不少。澄城县某信用分社主任告诉记者,联络员并不能直接办理存贷款业务,只能把农户介绍或引领到信用社办理业务,这种所谓的“媒介作用”与代办员发挥的作用无法相比,对农民的金融服务非常有限,另一方面,联络员的数量也比之前的代办员少了很多,以前一个村有一到两名代办员,如今一名联络员至少要负责三个村的金融服务,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以前代办员的收入是与业绩直接挂钩的,如今联络员只能拿几百元的死工资,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不高。

有多少服务可以重来

  其实对于撤消代办站后金融服务的缺位问题,监管层已有所了解。银监会合作部在题为《规范治理化解风险  健康经营持续发展》的全国农村信用社信用代办站清理工作综述中指出了撤消代办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少数农信社出现存款减少问题、农信社部分存款“搬家”到邮政储蓄机构、部分地区金融服务出现空白点。

  对此银监会也给出了相应的药方。一是及时聘用联络员、信息员,为农信社提供业务信息,继续发挥其作用。二是增加外勤人员,尽可能满足撤站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三是在偏远区域,撤站后农信社采取定期上门、流动服务的形式满足当地群众的需求。

  有人说,代办站信用风险和安全风险太大,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也有人说,撤销代办站流失的不仅仅是存款,更重要的是人才流失和信用流失,加强监管和规范管理就可以解决问题。近几年,对于代办站“是留是撤”的争论从未停止过,甚至是在这份等同于终审判决书的《通知》下发一年后,争论已经没有意义,但争论却仍在继续。

  或许代办站就是一件破旧的棉袄,在没有找到适合的替代物之前,扔掉它,我们用什么来御寒?缝补它,我们却可以安然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