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现象”的幕后故事


  怕了,急了,红了。细心的朋友都会发现,近段时间广州市在房地产领域动作频频,聚纳业内外无数眼球,笔者暂且称之房地产宏观调控背景下的“广州现象”。

  稍往前追溯一点点,广州市在落实“国六条”方面就曾露了一鼻子。“70/90”政策规定的是“限比例、限户型、限价格”,然而,各地都对“限房价”采取了“熟视无睹”的消极态度。只有广州市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去年八月就开始忙活,从“双限一竞”,到“双限双竞”,再到“三限双竞”,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中运作模式已渐入佳境。

  最近一段时间,则是在红人市长张广宁的推波助澜下,使“广州现象”大放异彩。今年1月,在广州市“两会”上,张广宁表示“市场很难控制,拼命看涨”。3月,在全国“两会”上,张广宁表示“广州房价肯定要降,市民不必急着买”“政府将全力以赴把房价压下来”。3月底,“广七条”火速出台,重点打击房地产领域的六大违法违规行为,逾期不改的“不良”开发商,将被依法严肃处理。同时张广宁声称:“住房问题已经不单是一个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这其中,闹得沸沸扬扬的还有单位自建房的问题,张广宁开全国之先河,高调主张放开单位自建房,目前已有七家单位获取资格。进入4月,广州再出新政,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检查行动,而且是11个部门联合行动,比8部委搞的全国房地产市场整治阵容还要来得豪华。

  应该说,在持续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之下,在态度不断严厉化的中央高压之下,各地政府都或多或少地表明了拥护中央的态度,也程度不一地采取了具体落实的举措,如上海2005年抛出的“两个1000万工程”、2006年深圳制定的“深八条”,成都计划的“60万平米限价房”、2007年北京规划的“两个1000万”。但相较之下,都没广州玩得花哨,炒得喧嚣。

  “广州现象”的背后又有什么故事。不妨先分析一下广州楼市。广州作为房地产市场化较早的城市,1990年代早就风光过一把。2000年之后,在全国房地产市场进入史无前例的全新发展阶段,尤其是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楼市突飞猛进的时候,广州却“泯泯众人矣”,甚至在2004年之前的几年,广州房价呈现盘整和下跌之势。从2004年开始,广州楼市“困兽”醒来,至2006年底房价猛飙60%左右。2007年2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指数显示,全国平均增长5.9%,广州同比高达9.6%,紧随深圳和北京之后。

  大致而言,从2005年底,广州、深圳、北京就开始成为中国房价增长的“三剑客”。单纯从房价增长上考量,目前这三个城市的政府面临的压力是全国最大的。因此,广州站出来,大张旗鼓地采取诸多手段平抑房价也并不让人感到奇怪。从另一个观察视角,笔者还想分析一下广州市开发商。

  与中国其它大城市相比,广州人素来重商,精明务实。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广州的房地产市场也是最先启动,最为成熟的市场。就开发企业而言,与北京、上海、深圳多国企的特点不同,广州地产商多为民营,虽然不如京派那么擅长忽悠,海派那么洋气优雅、深派那么国际化,但绝对是那种有钱、低调、务实、老辣的地产大鳄。朱孟依的合生&珠江就是典型代表,早在2004年合生创展就成为中国首个年销售额超100亿的地产企业。其它如富力、恒大、宏宇、碧桂园等,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媒体披露的数据表明,富力在广州本地的市场占有率接近10%,如此之高为其它城市所罕有。合生、富力、城启、碧桂园等八大地产巨头所占市场份额业已超过了整个广州市场的30%。很显然,广州房地产市场已经被几大民营地产商所主导,这是区别于其它城市的重要一点。其结果是,开发商左右市场的力量极大,

  富力地产就曾公开宣称:以后珠江新城的地块,推出一块拿一块。2004年和2005年,广州八大地产商都曾聚会,提高房价是其一致意见——这种行为明显属于“寡头垄断”市场中的“价格勾结”。

  从另一个侧面也可说明广州地产巨头垄断土地的事实,那就是在全国攻城略地、顺风顺水的万科,多年来却打不进总部所在省的省会,至今也只能在老城区周边的边远地区拿些“边角料”地块,颇为尴尬。水泼不进,风吹不来,这种情形非常不利于落实中央关于发展普通住宅和推进住房保障的政策。因此,广州政府打击囤地、囤房,整顿市场秩序的行动目的非常明确。

  综上所综,笔者认为“广州现象”的出现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美国经济学家曼昆在他那本眼下畅销中的《经济学原理》中,把“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列入经济学的十大原理。目前,中国房地产业存在的症结和宏观调控效果不佳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地方政府的态度不正、落实不力有关。广州市以市长挂帅,动员诸多部门,出台诸多措施,大张旗鼓地干预市场、平抑房价,值得褒扬。但另一方面也应注意,就其举措而言,有些明显存在缺陷,比如鼓动单位自建房;就其动机而言,很有可能搀杂着通过政治作秀,谋取个人声誉、政绩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