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观照世界的方式,一个是对精神界的发展即宗教的方式,一个是向物质界的发展即科学的方式。中国本土不产宗教,中国人的宗是“祖庙”,教是教化。中国人过年,要拜天地,正月初一起来,家长带领全家人,先要以“如在”的诚敬带领家人祭天地、拜祖宗。现在我们讲民族精神,热爱国家民族的人,在国外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时的那种心情,就是一种“祭神如神在”的心情,其中的道理就是一种精神的流露。如果说西方人从酒神狄俄尼索斯那里获得原始宗教的激情,那么中国人祖先则是承受了诗歌的艺术来表达情感----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的阳光。中国文化里面,所谓汉文、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到了清朝,是对联,诗是核心的东西。
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有的只有诗。中国诗的宗旨一言充蔽之就是“思无邪”,向内求人生。人生的一般要求,最普遍而又最基本的,一为恋爱,二为财富,思无邪就是针对此而言。一切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只是思想问题。所以,诗的目的,并不是专搞文学,不是要你当诗人,或者是书呆子,就像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拿好成绩一样,读诗作诗是中国人的精神所系。人生而为人,就有痛苦,尤其是搞政治的、做企业的、搞社会工作的,以至于普遍人,满足转瞬成空虚,愉快与欢乐眨眼变为烦恼与痛苦。有了烦恼、痛苦,西方人的精神向外寻求而安排了一位上帝,创立宗教,建立教会组织。然而上帝和宗教和教会客体化,而成为人生的异化,反过身来,阻档人生,吞噬人生。这种向外的人生,追求物质而有知识而有科学而有机械而有工业文明而有艾滋病而有金元而有资本主义。中国人在痛苦和烦恼前,不向外,不向宗教,而是向内向诗,盛世中国人人有诗的修养,诗的情感就是宗教的情感,不管有什么无法化解的烦恼,自己做两句诗,把情感就发挥了。诗是普遍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