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创办中国最好的商学院?
文/朱志砺
严介和言辞犀利,灵气逼人,很具新闻性。他曾经说过:中国没有好的商学院,他要创办中国最好的商学院。
对严介和的前半句话,我非常赞同。
中国的商学院大多由经济学家牵头组建,担纲要职。这些把经济学“普遍原理”运用于指导企业经营实践的经济学家,连管理学的边都不挨。
这些年来企业经营实践的变化非常大,连管理学教授与企业家的沟通基础也越来越脆弱了。在泰勒、亨利•福特时代,管理学是一门知行合一的学科,而现在,管理学与管理实践,已经是两张完全可以分离的皮了。在企业中做高管的,管理学科班出身的往往不及工科出身的多。
这里有两个大问题值得探讨,第一个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关系问题,第二个是管理学的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这两个问题展开来都是大文章,需另行撰文,这里举个小例子,表明我的基本立场。
某国内著名商学院的教员,曾经很自豪地说他们商学院有多牛。我问他,牛在何处?他说是他们在国内最能体现“商学院传统”。我问,是始自于泰勒的传统,还是始自于亚当斯密的传统?他一下子语塞了。
我的问题本身就包涵着答案。始自于亚当斯密的经济学传统,是建立假说体系(以及后来的数学模型)寻求对历史和现实或趋势的逻辑解释,是个演绎、推理的过程。而始自于泰勒的管理学传统,是实证的行为科学。
在我的观念中,没有企业运作经验,或长期跟踪研究企业个案的教授,教不出优秀的管理人才。
我当然赞同严介和对国内MBA教育的鞭挞。也赞同严介和关于企业家办商学院的设想。
但是,我对严介和的后半句话,却不是很赞同。
如果严介和办商学院,自任院长的话,我怕他自己管不住自己,精力充沛的他,会包揽70%的课程,用独角戏的形式向学员灌输严氏经营哲学和严氏经营术。
其实,中国已经有了最好的商学院的最好人选了,那就是张瑞敏。
张瑞敏归纳的“赛马”制人力资源政策,和“吃休克鱼”的并购原则,既有理论高度,又具有广泛的实战价值。
作为院长,其实要做的并不多,主要的就是两项:一是定科目,甄别哪些课程对学员是必要的;二是选师资,甄别哪些人能教给学员真正有用的知识。
而这两项,对张瑞敏来说,都是非常轻松的事。
张瑞敏在中国的大型企业掌门人中,大概可以算是最象职业经理人的一个了,朝9晚5,日复一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其实,海尔做到今天这个规模,张瑞敏脱开日常管理工作,把CEO位置让出来给年轻的职业经理人,另外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可能对海尔、对张瑞敏本身都大有益处。如王石的登山或何享键的高尔夫。
张瑞敏作为海尔掌门人,脱开经理人身份,从角色、心态上完成从经理人向投资人的转变,海尔在战略和文化上,将更具竞争力。
张张瑞敏的生涯规划中,名片上的头衔也许应该是这样的:海尔董事长+xx商学院院长。
2007-2-14
作者的blog: http://zhuzhili.blog.sohu.com/
文/朱志砺
严介和言辞犀利,灵气逼人,很具新闻性。他曾经说过:中国没有好的商学院,他要创办中国最好的商学院。
对严介和的前半句话,我非常赞同。
中国的商学院大多由经济学家牵头组建,担纲要职。这些把经济学“普遍原理”运用于指导企业经营实践的经济学家,连管理学的边都不挨。
这些年来企业经营实践的变化非常大,连管理学教授与企业家的沟通基础也越来越脆弱了。在泰勒、亨利•福特时代,管理学是一门知行合一的学科,而现在,管理学与管理实践,已经是两张完全可以分离的皮了。在企业中做高管的,管理学科班出身的往往不及工科出身的多。
这里有两个大问题值得探讨,第一个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关系问题,第二个是管理学的知与行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这两个问题展开来都是大文章,需另行撰文,这里举个小例子,表明我的基本立场。
某国内著名商学院的教员,曾经很自豪地说他们商学院有多牛。我问他,牛在何处?他说是他们在国内最能体现“商学院传统”。我问,是始自于泰勒的传统,还是始自于亚当斯密的传统?他一下子语塞了。
我的问题本身就包涵着答案。始自于亚当斯密的经济学传统,是建立假说体系(以及后来的数学模型)寻求对历史和现实或趋势的逻辑解释,是个演绎、推理的过程。而始自于泰勒的管理学传统,是实证的行为科学。
在我的观念中,没有企业运作经验,或长期跟踪研究企业个案的教授,教不出优秀的管理人才。
我当然赞同严介和对国内MBA教育的鞭挞。也赞同严介和关于企业家办商学院的设想。
但是,我对严介和的后半句话,却不是很赞同。
如果严介和办商学院,自任院长的话,我怕他自己管不住自己,精力充沛的他,会包揽70%的课程,用独角戏的形式向学员灌输严氏经营哲学和严氏经营术。
其实,中国已经有了最好的商学院的最好人选了,那就是张瑞敏。
张瑞敏归纳的“赛马”制人力资源政策,和“吃休克鱼”的并购原则,既有理论高度,又具有广泛的实战价值。
作为院长,其实要做的并不多,主要的就是两项:一是定科目,甄别哪些课程对学员是必要的;二是选师资,甄别哪些人能教给学员真正有用的知识。
而这两项,对张瑞敏来说,都是非常轻松的事。
张瑞敏在中国的大型企业掌门人中,大概可以算是最象职业经理人的一个了,朝9晚5,日复一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其实,海尔做到今天这个规模,张瑞敏脱开日常管理工作,把CEO位置让出来给年轻的职业经理人,另外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可能对海尔、对张瑞敏本身都大有益处。如王石的登山或何享键的高尔夫。
张瑞敏作为海尔掌门人,脱开经理人身份,从角色、心态上完成从经理人向投资人的转变,海尔在战略和文化上,将更具竞争力。
张张瑞敏的生涯规划中,名片上的头衔也许应该是这样的:海尔董事长+xx商学院院长。
2007-2-14
作者的blog: http://zhuzhili.blog.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