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都上不了的春晚为啥入选农民工
文/朱有祥
广厦重庆一建公司的农民工最近有两件喜事:
温家宝总理给他们回了信——11月18日,广厦重庆一建公司的1181名农民工写信给温家宝总理,希望总理能听听农民工合唱团演唱的《农民工之歌》,还希望《农民工之歌》能走进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以鼓舞全国的农民工兄弟。12月1日,他们看到了总理的回信,总理说“非常高兴”。
紧接着,中央电视台传来消息:农民工们唱响的《农民工之歌》,已确定进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单。(新华网重庆12月13日电)
前几天(10日),自称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表演系的杨若依在网上发帖称,悬红50万寻人帮她上央视春晚,帖子名为“美女杨若依,悬红50万元寻找网络推手帮助登上2008春晚”。谁能策划一个节目让我登上今年的央视春节晚会,担任主角或主唱表演5分钟,我愿意付50万人民币。
对于50万能否上春晚?承包央视七套春节期间90分钟时间的“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发展促进会”的公司史小飞表示:“别说50万,100万都上不了春晚,有些出了名的演员不要钱都要上春晚呢。”(华龙网/重庆晨报)
看完两则新闻后,观众们都为重庆一建公司1181名农民工能上春晚感到高兴。别说这些农民们高兴,其实知道这个消息的全国人民都为他们高兴。试想,想花100万都上去的春晚,让“土得掉渣”一分钱也不用花的农民工入选,无疑令人不可想像的事情?国人都知道春晚已被公认的“全球第一收视率”,自创节目以来一直荣居收视率榜首,令无数歌男舞女“竟折腰”。
那么农民工何以入选然100万都上不了的央视春晚呢?
一,农民工之歌入选彰显民生情怀。
农民工之歌这是由温总理亲自推选的,一个大国总理仅仅为了农民工而推选,我想这还是头回听说。只凭这点就可以看出我们好总理的为民思想,除了他的心中时刻装着农民工,时刻装着人民外,还一直关心着农民工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正体现我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无小事”,正像温家宝总理所说:“这些年,农民工是我最操心的事之一。”从为农民工讨薪到为农民工免税,再到农民工上春晚,我想这就是“我们农民的总理”处处想着农民,农民工高兴了,他也高兴了,农民工生活好了,他也生活好了,农民工唱出感谢共产党之歌,总理打心眼里为他们鼓掌,处处透射民生情怀。
二,农民工之歌入选更反映了人民的电视为人民。
从农民工之歌能进春晚就可以说明,央视春晚不是给钱就上的栏目,不是随便信口雌黄就可以上的,这是给老百姓带去欢乐的舞台,“不是为了哪个人设的舞台,不是为了哪个人出名。”农民工之歌虽说不是很专业,但是更多的是代表我们亿万农民工,代表九亿多的农民,他们的歌声将会唱得更红更动听。我想正应了那句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自从改革开放后,春晚的主题就是把欢乐带到全国的每个角落。这正体现了人民电视为人民,广大人民才是电视演出的主角。
三,农民工之歌入选更体现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充实更进步了。
农民进城务工,我们不仅要保障其劳动权益,同时也要满足其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是农民工自身发展的需求和趋向,这是党的十七大着力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加快经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
从农民工之歌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各地开展的农民工精神文化建设是非常可喜的,不单单吃得好了,手上有钱花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充实了更进步了,由旁观型向参与型转变。也就是我们的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从以往的感受阶段逐步进入认知阶段和体验阶段,他们不再满足于旁观者的角色,而是主动靠近,积极参与,大胆表现;由灌输型向学习型转变。面对眼前的城市文化,他们不再习惯被动接受,强迫适应,而是激发出学习和创新的热情,努力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由休闲型向思想型转变。可以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一点点在农民工群体中成长起来。他们在传统“休闲型”的需求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文化型”、“思想型”需求,其欣赏和参与文化的水平在逐步提高和优化,思想文化“含金量”正在增加。这也更说明了我们的政策落实得好,让农民工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其实关键之关键,农民工之歌入选就是全国人民共唱一支歌的入选,那就是“共产党好,共产党好,共产党带领人民奔小康”。(写于07.12.13.2220)
文/朱有祥
广厦重庆一建公司的农民工最近有两件喜事:
温家宝总理给他们回了信——11月18日,广厦重庆一建公司的1181名农民工写信给温家宝总理,希望总理能听听农民工合唱团演唱的《农民工之歌》,还希望《农民工之歌》能走进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以鼓舞全国的农民工兄弟。12月1日,他们看到了总理的回信,总理说“非常高兴”。
紧接着,中央电视台传来消息:农民工们唱响的《农民工之歌》,已确定进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单。(新华网重庆12月13日电)
前几天(10日),自称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表演系的杨若依在网上发帖称,悬红50万寻人帮她上央视春晚,帖子名为“美女杨若依,悬红50万元寻找网络推手帮助登上2008春晚”。谁能策划一个节目让我登上今年的央视春节晚会,担任主角或主唱表演5分钟,我愿意付50万人民币。
对于50万能否上春晚?承包央视七套春节期间90分钟时间的“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发展促进会”的公司史小飞表示:“别说50万,100万都上不了春晚,有些出了名的演员不要钱都要上春晚呢。”(华龙网/重庆晨报)
看完两则新闻后,观众们都为重庆一建公司1181名农民工能上春晚感到高兴。别说这些农民们高兴,其实知道这个消息的全国人民都为他们高兴。试想,想花100万都上去的春晚,让“土得掉渣”一分钱也不用花的农民工入选,无疑令人不可想像的事情?国人都知道春晚已被公认的“全球第一收视率”,自创节目以来一直荣居收视率榜首,令无数歌男舞女“竟折腰”。
那么农民工何以入选然100万都上不了的央视春晚呢?
一,农民工之歌入选彰显民生情怀。
农民工之歌这是由温总理亲自推选的,一个大国总理仅仅为了农民工而推选,我想这还是头回听说。只凭这点就可以看出我们好总理的为民思想,除了他的心中时刻装着农民工,时刻装着人民外,还一直关心着农民工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正体现我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群众无小事”,正像温家宝总理所说:“这些年,农民工是我最操心的事之一。”从为农民工讨薪到为农民工免税,再到农民工上春晚,我想这就是“我们农民的总理”处处想着农民,农民工高兴了,他也高兴了,农民工生活好了,他也生活好了,农民工唱出感谢共产党之歌,总理打心眼里为他们鼓掌,处处透射民生情怀。
二,农民工之歌入选更反映了人民的电视为人民。
从农民工之歌能进春晚就可以说明,央视春晚不是给钱就上的栏目,不是随便信口雌黄就可以上的,这是给老百姓带去欢乐的舞台,“不是为了哪个人设的舞台,不是为了哪个人出名。”农民工之歌虽说不是很专业,但是更多的是代表我们亿万农民工,代表九亿多的农民,他们的歌声将会唱得更红更动听。我想正应了那句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自从改革开放后,春晚的主题就是把欢乐带到全国的每个角落。这正体现了人民电视为人民,广大人民才是电视演出的主角。
三,农民工之歌入选更体现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充实更进步了。
农民进城务工,我们不仅要保障其劳动权益,同时也要满足其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是农民工自身发展的需求和趋向,这是党的十七大着力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加快经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
从农民工之歌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各地开展的农民工精神文化建设是非常可喜的,不单单吃得好了,手上有钱花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充实了更进步了,由旁观型向参与型转变。也就是我们的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从以往的感受阶段逐步进入认知阶段和体验阶段,他们不再满足于旁观者的角色,而是主动靠近,积极参与,大胆表现;由灌输型向学习型转变。面对眼前的城市文化,他们不再习惯被动接受,强迫适应,而是激发出学习和创新的热情,努力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由休闲型向思想型转变。可以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一点点在农民工群体中成长起来。他们在传统“休闲型”的需求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文化型”、“思想型”需求,其欣赏和参与文化的水平在逐步提高和优化,思想文化“含金量”正在增加。这也更说明了我们的政策落实得好,让农民工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其实关键之关键,农民工之歌入选就是全国人民共唱一支歌的入选,那就是“共产党好,共产党好,共产党带领人民奔小康”。(写于07.12.13.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