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论的一次反动:政府新闻学的兴起


《沮丧与忧伤:2007中国传媒困局》系列

新闻理论的一次反动:政府新闻学的兴起

 

2006年9月,叶皓著作《政府新闻学——政府应对媒体的新学问》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稍后,新华社向全国播发新闻通稿,指出:“《政府新闻学》是在新闻学和政府公共关系学交叉点上思考与探索的结果。”

2006年11月29日, “南京大学政府新闻学研究所”在南京大学正式成立。并于2007年,招收首批政府新闻学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并不定期地面向江苏省内外举办短期政府新闻学培训班。

2007年8月29日,来自中国新闻学界、业界和政界的5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总编(台长)和部门官员汇聚北京研讨。在这个被命名为“首届中国政府新闻学高峰论坛”的研讨会上,与会人员就政府新闻学学科提出的现实意义、学科框架构建、对政府新闻工作的指导意义、未来研究的方向等,进行了研讨。

有人不无溢美之词的评价说,《政府新闻学》问世,填补了这个空白。现在的新闻学,主要是培养编辑记者的。迄今还没有一门专门学科,来教党政干部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媒体。主流媒体报道说:“一年多来,‘政府新闻学’一词在南京由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皓‘发明’后,从一个口号的提出,到一个理论体系的形成;从一部著作的出版,到系列丛书的酝酿构思;从一个研究所的成立,到一支学术梯队的建立……‘政府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的话题被一步步推向前台。”

虽然主流价值观对叶皓的“政府新闻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但本人认为这只是新闻理论的一次反动。拿被有关学者称为“南京经验”也就是《政府新闻学》一书的精华的内容——“新闻媒体联席会议机制”、“舆论监督稿件给被监督当事人审阅”、“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等,除了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值得肯定外,其他两条都可以说是将不合理的做法合理化和理论化。“舆论监督稿件给被监督当事人审阅”,这条其实就是阉割舆论监督的做法。笔者担心,如果真的将此经验推广,使所有的官员学习掌握的话,真不知道会对新闻界带来多大的灾难。

   其实灾难已经降临,主流媒体报道的叶皓和“政府新闻学”的成果正是灾难的反证。“来自官方资料显示,南京地区媒体宣传南京的正面报道大幅度上升,2006年中央和江苏省属主要媒体刊发宣传南京的重要稿件1210篇,比2005年增长了42.5%。与此同时,南京地区都市类媒体(主要指报纸的时政类报道、热点问题报道,广播、电视的直播类节目)负面报道比例从2004年的45%,下降到2006年的12%。”真正的新闻人看着他的这份成绩单,不知道是哭还是笑。

正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传媒研究学者所言,“所谓‘政府新闻学’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在现在的国情下,媒体属于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一种工具,这种前提下研究二者的关系,效果值得思考。”这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政府新闻学的病根,即它是建立在当前媒体属于政府控制的前提下的,而这一前提从世界范围内看,无疑是没落的。说到底,叶皓是官员,是站在官员的角度看研究政府如何管理媒体,而不是在政府与媒体对等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主流媒体报道说,叶皓自出书之后,一度应邀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数家著名学府作巡回演讲。那就让我们看看这些大学听了演讲的同学的感受吧!20061121日,叶皓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次关于政府新闻学的演讲,一名听了演讲的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同学在博客上写到:“北大向来是不很崇拜官员的,所以尽管我比较钦佩他的好学的态度以及与时俱进的思想,但是作为一个将来有可能从事媒体工作的人员,对于他的一些说法,我不敢苟同,甚至有些反感。”

这位同学为何反感呢?又反感什么呢?就让我们看看叶皓同志的主张和这位同学的质疑。

叶皓:政府应该进一步规范“新闻发言人”制度,将信息主动“喂”给记者。

质疑:那会不会在某些事件的发布上导致信息源的单一化,而掩盖了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如果某天这个矛盾爆发,又岂是政府的一个危机公关就解决的,一件很普通的新闻事件很有可能发展成一个媒体事件。

叶皓:所谓负面报道就是媒体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炒作”出来的。

质疑:虽然一些媒体确实会在一些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恶搞某些事件,但不可否认,正是中国还存在着一批有良心的记者,奔走在社会底层,为老百姓的疾苦奔走,一步步地、虽然是艰难的但仍然缓慢的推动了中国民主法制的进程。他这纯粹就是以偏概全。 

叶皓:政府通过应对媒体,对媒体实施公关、召开记者招待会,使大多数的媒体变成一个不会给政府找任何麻烦、只会报道好人好事,只会为政府“歌功颂德”的传声筒,从而打造出一片“和谐社会”的盛世景象。

质疑:我想叶皓部长的初衷是好的,他是想让我们的政府变得更好,我们的国家更加安定发展。但由于他代表的是我们的政党机关,就必然从政府的角度看问题。但是,如果政府深层的问题不解决,官员工作依然低效、腐败依然猖獗、老百姓的疾苦仍然不被及时解决,普通的大众上不起学、住不起房、看不起病,即使外在的政务再公开,与媒体的互动再有效,又会有什么用呢?

    不用再说什么,从这位同学的质疑我们就可以看到,政府新闻学也只可能获得政府的好评,但它想扎根学界,成为常青之树,估计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它成长的土壤决定了它的生存。不可否认,叶皓部长是一个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宣传部长,他管理媒体比其他官员水平要高明的多。但他的经验也只是特定背景下产生的,因此离开媒体属于政府管理的环境将毫无意义。

 

 

新闻前沿与新闻理论总评:

         网络时代的新闻理论

    网络对传统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了。2007年,从最牛钉子户到史上最毒后妈,从华为工龄事件到华南虎事件,这中间无不显示出网络的巨大影响力。这一年,我们能清晰的感受到网络已经从虚拟影响到现实中的传统媒体。WEB2.0时代,博客使全民皆记者,如今不少平面媒体的记者已经采用个人博客上的消息了。被美国著名互联网研究公司Pew Internet称为“中国智慧与人脉交易的eBay”的智客网,使虚化的人脉关系也可转化成金钱,在争议中迅速崛起。

去年的《“媒介责任”2006中国媒体评说七日谈》中,本人开篇便提出要“警惕个别人操纵媒体”,因为有些人和群体会看重媒体的地位授予功能而主动的做出某些极端的行为来吸引媒体的关注,以到达媒体给他们以地位授予成就他们的某种目的。据说一个个网络红人诞生的背后,都是一个个专业策划公司操作的杰作。这就要求这些人媒体从业者应该具有识辨意识,避免被这些人利用。
     网络时代,新闻的形态开始模糊,QQ聊天记录都成了整版的新闻,我们的新闻理论如何能跟上现实变化,如何能将新闻领域的新变化纳入新闻体系,这是当今新闻学界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