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介绍道,在中国,推动TFP增长的因素包括私营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研发及政府行政开支。
TFP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即使不再继续追加资本和劳动力,其他要素仍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因为投入驱动型增长往往受制于回报减少的制约,但只要不断创新,TFP带来的经济增长却可以持续下去。
“过去20年,中国的TFP年均增长率在3.5%至4.4%之间,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通常为1%到2%)和发达国家(2%到3%)。”樊纲说,“中国企业的原材料价格在上涨,利润率也在上涨,成本和利润同时上涨,而价格不上涨。这一现象只有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来解释。从另一个角度看,‘发展中国家无生产力的提高’的说法不攻自破。”
也就是说,1978年来,生产力提高才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与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仅仅依赖于投资等扩大生产的手段的普遍看法不同。
樊纲表示,在TFP驱动下,未来十几年内,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或将有所放缓,但仍是较高速的增长。其中贸易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将逐步下降,劳动力供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将逐渐减少,投资则仍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樊纲指出,“受益于中国居民较高的储蓄率,今后20年内,尽管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将逐步下降,中国的资本投入仍将是充裕的,足以支撑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另外,由于目前中国仍有35%―40%的劳动力以农业为主,其较低的工资水平势必导致农业劳动力人口向制造业的转移,因此,今后20年,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仍十分充裕,也是促进经济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促进经济增长因素,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的因素也不少,其中之一便是资产泡沫。樊纲表示,中国金融资产泡沫今后有加大迹象,因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资产增长的过程。
“居民的资产也在增长,居民的资产收入也在增长,这个时候会引起很多社会的预期的动荡,人们的投资会活跃,波动会加大,所以这也是任何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阶段都要经历的事情。其他国家的经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警示,我们在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防止资产泡沫,对于增长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樊纲说。
他建议,社会各界都需要有防范风险的心态。“不要以为别人的泡沫会破,我们就不会有泡沫,不要相信我们就跟别人不一样”。
对于记者问及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进入了通货膨胀,他的总体判断是,目前只能说是出现了通胀的迹象,但还不是全面通胀。
樊纲认为,中国没有发生大规模供不应求的问题,迄今为止,还不是因为中国总供求的失衡导致了通货膨胀的提高。因此他提出,目前主要应防范从结构性通货膨胀演变为全面的总量的通货膨胀,要防范经济发展从偏快转向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