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 刘先明
最近,从网络上看到中国建设银行的新广告语:“善建者行”,又从电视上看到中国建设银行的新广告语:“善者建行”,看了以后,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四章里写到:“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用现在的话来说,我认为是:“善于建设房子的,其房子不会因根基不牢而倒塌;善于抱持某东西的人,抱持住了就不让其脱离自己。”
“善建者行”的创意者可能是在看到或想到“善建者不拔”里有一个与“建行”相同的“建”字后找到的灵感,又结合银行的“行”(hang)与夸奖某人挺行的“行”(xing)之间的字同音不同的关系,形成了“善建者行”或“善者建行”。
应该说,“善建者行”或“善者建行”的广告语,是比较好的广告语,它主要好在:
1、“善建者不拔”与“中国建设银行”有一个相同的“建”字,“善建者行”能让人们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道德经》,这对于宏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老子“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的理念,无疑是做了一件好事。
2、“善者”的“善”既有“善于做什么”的含义,又有“慈善”、“善意”的含义;银行的“行”(hang)与夸奖某人挺行的“行”(xing),字同音不同,“善建者行”或“善者建行”中的首尾两字,各有多重含义,富有韵味、耐人寻味。
在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里,至理名言、经典名句浩如烟海,找到一句或几句“好话”,并不难;把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里的一句或几句“好话”,古为今用性地嫁接、引用、改造为企业的文化理念或广告语,也不难。
但是,一个企业或一个个人借鉴或引用了古人的“好话”,并不能代表这个企业或个人就真地能按或会按“好话”的境界和要求去做,有很多企业或个人说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比如:中国建设银行倡导的“家园文化”,是多么好听的话,可是,过去中国建设银行的“家园”却养出了两任贪“家长”;尽管“家园文化”是“好话”,但是中国建设银行的“家园文化”建设好了吗?本人在为北京建行客户经理后备力量培训班做了“客户经理与企业文化建设”培训后,对中国建设银行的企业文化曾做过分析,并写过一篇文章:
《建行的“家园”养出两任贪“家长”,这样的“家园文化”可信吗?》
http://www.boraid.com/article/62/62264_1.asp
鉴于此,我认为:中国建设银行如果不想再重演“建行的‘家园’养出两任贪‘家长’”这一类不善的尴尬事,就应该进一步明确“善建者行”、“善者建行”中的“善”、“建”、“行”的具体含义,到底是善什么?建什么?行什么?如果连“善什么”、“建什么”、“行什么”都不能明确,或者明确了“善什么”、“建什么”、“行什么”,却又做不到,那就只可能是拉大旗做虎皮了。
单从“善”字来说,有一个案例,是值得中国建设银行深思的。在《培训行业里的“七不能”原则》一文中,本人曾写到:
http://blog.wise111.com/blog.php?do-showone-tid-41728.html
http://manage.org.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9054
......
因为要为北京建行讲企业文化,所以,
虽然,第二次课,他们没让我去讲,表面上是我少赚了课酬,但我认为,损失最大的不是我,而是中国建设银行和北京建设银行,他们损失了钱买不来的信誉,北京建设银行第二期客户经理后备力量培训班的学员损失了一次方向性和方法性都很强的企业文化课程。
......
孔子说过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与中国建设银行现在说的“善建者行”或“善者建行”里面,都有“善”、“行”两字,结合本人在《培训行业里的“七不能”原则》一文中谈到的有关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建行的案例,不难看出,中国建设银行要想真做到“善”和要在“善”方面真做到“行”(xing),还有很长的路要“行”(x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