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雷们“遭遇”着中国本土私人股权基金


  去年11月,中国政府在东部港口城市天津正式成立了一只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的私人股本基金。中国政府官员认为它将开创国内私人股本基金的先河,一波国内基金将由此成立,打造出一个本土私人股本行业。使其与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PG)和凯雷集团(CarlyleGroup)等国际私人股本巨头进行竞争。到目前为止,这些国际私人股本巨头一直在中国私人股本和风险投资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

  中国政府还正在筹备建立规模为20亿元人民币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并可能允许在天津再成立10只总规模达180亿元人民币的基金。

  除了鼓励成立国内基金之外,中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令外国基金的日子更难过。中国政府的意图似乎与韩国和日本相似。在这两个国家,一些外国私人股本基金赚取的过高利润导致国内产生了反对情绪,迫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税收规定和政策,几乎将跨国基金挤出市场。

  虽然这种中央计划式的做法可能有悖于已经在其它经济体中繁荣发展的私人股本和风险资本基金模式,但通过成立这些基金,中国政府正在兑现自己说过的话,向其金融专业人士发出信号,证明其对于培育本土私人股本和风险投资基金的态度是认真的。

  可私人股本从业者对这种概念提出了质疑——毕竟,一只由政府机构全部出资并经营的基金,有什么“私人”可言?迄今为止,据该基金的主管官员苟利军透露,在成立近1年后,该基金仍未进行一笔投资。但中国政府不仅没有放弃这种概念,反而在加以扩大,这次是在天津成立一系列由政府支持的风险投资基金。这些基金将重点在天津进行高科技和初期投资。

  国际基金真正开始在中国遇到麻烦,可以追溯到中海油(CNOOC)2005年收购美国石油公司尤尼科(Unocal)失败。华盛顿政界人士以担心国家安全为由提出的反对意见,导致这笔交易搁浅。随后,中国政府中许多有影响力的人物都要求采取报复行动。最终,中国国资委(SASAC)出台了中国自己的“国家安全”规定,将石化、电信和基础设施等诸多经济领域纳入在可预见的将来必须由政府保持控制权的范围。

  然后,中国商务部去年率先采取行动,颁布了新法规,对外资公司投资中国公司的计划增加了新的审批程序,同时基本上禁止了海外风险投资和私人股本基金使用最常见的离岸公司结构投资于中国公司,然后在海外股市上发行这些公司的股票。

  外国收购基金现在发现,在中国收购企业的多数股权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最感兴趣的目标几乎都是国有企业,而中国政府在出售任何国有资产的问题上态度较之前强硬得多。

  一系列新的障碍并未完全堵住外国基金的路。尽管今年风险资本和私人股本投资总额有所下降,但如果不计入2005年和2006年它们对中国国有银行的巨额一次性投资,今年的投资总额仍略有增加。

  市场后来者百仕通(Blackstone,原译黑石)已经成为其它公司羡慕的对象。在今年6月份进行首次公开发行(IPO)之前,该公司把自己约10%的股权以30亿美元出售给了中国新成立的主权财富基金。此举似乎已经产生了回报。百仕通上月宣布,它以5亿美元成功收购了规模庞大的中国国有企业集团蓝星(Bluestar)18%的股权。

  与此同时,其它基金则在艰难求存,通过收购非战略行业和民营企业的少数股权维持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