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诊断技巧(14)


产品或服务不能达到盈亏平衡

诊断症状:

 

-

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不赢利;

-

销售量增加但赢利下降;公司经营达到盈亏平衡点时,会计记录应是:公司产品的利润/亏损均为“零”;

-

产品周期(导入、发展、成熟、衰败)任何一点上,公司账面反映始终为亏损;

 

原因:

 

-

生产成本过高;

-

产品定价不合理,利润边际不足;

-

经济大环境欠佳,导致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不高,购买力下降;

-

不赢利的产品组合;产品组合过于单一化可导致市场需求集中在单一方向,这对公司经营风险控制不利。进言之,如果此类单一产品组合的市场需求具有弹性,则会出现销量突增,而价格变化微弱的现象;

-

债务结构不合理,负债过高,财务成本过重;

-

产品价格弹性过高,结果价格略有提升,利润则锐减;

-

产品销售下降,致使盈亏平衡点产品销售件数低于计划水平;

-

产品的变动成本实际值高于原计划规定值。

 

 

问题解析:所谓量本利分析是指:成本和利润的变化随生产量的变化而易。其要点是对下列影响公司收益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价格、销售量和产品组合;并以此方式协助公司的计划工作。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则多用于下述情形:新项目、扩建项目或从现行项目中撤出。

       公司经营的目的不仅是实现盈亏平衡,必须赢利。一个企业可以根据预期的赢利数字进行盈亏平衡拓展分析;而计算盈亏平衡点则须考虑:1)固定成本(FC)、2)变动成本(VC)以及下列因素:

 

1)  贡献边际(CM):所谓贡献边际是指产品或服务的变动成本(VC)之上多出的销售盈收(S)部分;即:可以覆盖固定成本(FC)并可形成利润的部分。其公式为:CM=S-V

2)  单件产品贡献边际(Unit CM):即:单件产品或服务的变动成本(v)之上, 单件产品销售价格(p)多出的部分。公式为:单件CM= p – v

3)  贡献边际比率(CM%):贡献边际比率是指贡献边际与销售额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略)

产品销售组合 如果公司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其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分析则需要附加的计算工作。不同的销售价格和不同的变动成本可导致不同的贡献边际。其实,盈亏平衡点不是一成不变;其变化取决于销售组合或已销售出去产品的比例。一个经营多种产品的公司在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时,通常所采用的假设是:在计划期间内,销售组合保持不变。如果销售组合改变,盈亏平衡点将随之变化。

 

修补措施:

 

-

减少长期负债;

-

以更低的利息对公司的债务进行再融资;

-

削减非本质性的固定成本开支;例如:广告、研究与开发、培训以及公共关系;

-

精简机构,裁减冗员;

-

缩小公司经营规模、变卖多余的固定资产或利润中心;

-

削减变动成本;

-

寻找综合成本较低的组合原材料;

-

采用实时管理方法(Just In Time)降低盈亏平衡点水平;

-

降低产品生产所需的人工成本,提高生产线工作效率。

 

预防手段:

 

-

严格控制所有成本;

-

用多余的资金还清或减少债务;

-

使用统计成本控制表,确保成本水平控制在正常(可允许)的范围内;

-

以实时(JIT)方式推出新产品;

-

在产品上市前,重新确认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

 

负面作用:连续性利润亏损将导致公司资本市场价值下降。当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不能达到盈亏平衡时,势必出现亏损,久而久之公司将被迫倒闭;即使侥幸生存,由于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也将阻碍公司新产品或服务的推出、设备升级或专心解决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