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是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前两天聊天讲他们目前的动作:跑规划行政的改行跑菜场买菜,办公室后勤人员负责择菜洗菜,老总亲自掌勺.每天大家都来研究吃的问题。
哈哈一笑之余,倒也想了几点:
1、 房地产商到底是不是商人?
2、 房地产行业的区域纵深和战术纵深是什么?
3、 在现有政策条件下,一名合格的商人该进行什么样的动作呢?
4、 现阶段现政策条件下的谁在和谁对垒呐
(一)开发商的商
在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多少都有点不是浑然天成缺斤少量的架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
众所周知,我国的房地产改革是从80年代中后期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各城市基本都有自己的城市开发公司(城开系统),这20多年一路走来呀,因为市场利润的驱动,有不少机构集团加入到这个行业;然后是盲目扩张和竞争萧条,应该是走过了几个发展期和萧条期了;
如果从产业的自然发展史的观点来看呀,这个不是浑然天成的毛病是一览无余的。社会是讲进化论的,行业发展也是。我们都知道,工业起源于农业工具的生产,伴随着手工作坊的发展壮大演变成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又繁衍出了金融、证券等行业。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呢,房地产业的发源应该是部分市场嗅觉敏感的建筑修缮者根据老百姓住新房的需求,联合金融服务业的资本从小的建筑改造演变成房地产的开发,然后逐步发展壮大成政府政策支持的创税行业。
可是我们回顾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历史,就很明显的发现:虽然也有一小部分开发商是按这个线路发展壮大起来的,但我国的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它不是这么演变出来的,大多数的房地产开发商更多的是由某一强势利益集团空降半路出家的。比如外资的注册新房地产开发商挟资金优势抢滩登陆中国房地产,比如某政策支持之集团看好某某城市发展进驻囤积地皮,比如某城市地主因项目改造和争取利润承包市政工程改行发展房地产……
所以,我国的房地产业多少有点不是浑然天成的意味。
那么,缺斤少量怎么看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很多半路出家的开发商们没走过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一诞生它就是巨人,要开发商改变强势思维从游击战野战般领会商业战争就如同要大象象蚂蚁那样舞蹈。不是所有的开发商都能领会或者说屑于理会的。
更多的开发商带有阶段的目的性和投机意味,坊间流传的故老传闻也就无非是某某是某某领导的某某,某某掌握着多少资金,囤积了多少地皮准备再换个某国的拐棍忽悠一把老百姓。这里讲的缺斤少量讲的就是开发商作为商人所缺乏的开拓性和创造性。至于时下所流行的城市化建设炒卖地皮,拿到地皮后用所谓的“销售”抵押给银行,回笼资金后再拿地皮循环增殖的钻制度空子的做法和N多营销大师们胡吹海侃的加强营销手段等等;仍然是充满着投机意味而忽略产业发展的本身。
当然,我不能说房地产产业发展有缺陷就造就不了英雄。恰恰相反,对于有英雄潜质的开发商而言,环境政策因素的多样性反而能成就他们的未来。
那么,我想说什么呢?
我想说:开发商,开发商,应该是注重开发的一个商人。不能因为行业历史的局限就形成定式,不能站在以往开发建筑的惯例上止步不前;而是要学习掌握资金的力量,找出可以投入的地方投入产出做回一个真正的商人。
我们都熟知一句话“公司的唯一目的就是利润最大化”,个人认为这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商人必须时刻牢记的一句话。利益集团可以空降进入房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的领导者们就不能空降进入其他行业么?站在全行业的角度再来进行优劣势分析,再来进行投资收益率比较,对于掌握着资金优势的开发商而言,又何必浪费颇多的思量分析乌云压天的政策,何必缠绵于喋喋不休的口水争论中呢?
由是想到了我的系列主题:由开发商做菜说开去
如果跑规划的班子跑菜场,搞行政后勤的择洗菜,老总亲自掌勺当大厨的话;那么何妨开个酒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