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日,和同事朋友喝喝茶吃吃点心聊聊天,是水妖唯一带点人气的社交活动了。
带我们跳健身操的兼职教练阿梅,在大医院档案室的工作。人长得娇小而充满活力,话也最多,什么大小事儿,萦的素的黑的白的黄的红的,她都能说出一大串来。女人天生都不免有点“八卦”,阿梅也就很受大家的喜爱。那天晚上她说了一件让我震惊无比的事。
不久前,她同室的一个女同事吊颈自杀了。自杀前一天照样上班,非常平静。当天清晨,她们进入办公室时,发现整个办公室都用血红色的布料装饰着,最里面的一间屋子里,吊扇上一串长条的红布,吊着一个身穿红衣红鞋的女人,面相惨烈,已经僵硬。首先发现的人,当然是失常地尖叫,抢救,封锁,报警。然而那个女人再也回不来了。
到底是什么样的绝望与仇恨,让这个女人选择了这样一种带有“复仇”意味的方式走向毁灭呢?原因无他,又是“多情女子负心汉”的现代版本的演绎。
话说此女很年轻很年轻的时候,性格沉静,刚刚分配到医院工作。如花的年纪,怀春的少女,被保卫室一个帅气的年青保卫的几个眼神便打动了芳心。于是一来二去,情愫暗生。地位与门户的悬殊,女方家长极力反对,后爱女心切,女方父亲利用手中权力,把那个小门卫送去进修两年。当那个小门卫学成归来后,又被安排地医院放射科,两个当时也许是真心相爱的人儿喜结连理。后来,孩子出生了。男的在女方家庭背景支撑下,也一步一步地高升。再后来,男人对女人的感激已经被他既得的权势地位冲淡了,对女人越来越冷淡,终于有外遇了。女的知道后用了百般办法也拉不回男人的心,慢慢地失眠,慢慢地神经些许错乱,慢慢地自虐,女方家长不得已送她去精神病院疗养。这时男的落井下石坚决要求离婚,后被医院劝回。女的病愈后回到家休养一段时间照样上班,男的表面上也屈服于社会舆论。可是有一次他们的偷情让女的看见,女的精神又有了问题,心灰意冷下竟然抱着儿子关上门窗打开煤气,企图同赴黄泉一了百了。后被救。男人告了女人。后被以精神问题脱罪。男人铁了心了,再也不让她碰孩子。男人终于上诉离婚了。女人这一次对人生彻底绝望,终于是走向了真正的黄泉不归路。
那些“红色”的咀咒与周围的指责,男人带着孩子悄悄远走了。
听完这个长长的故事,席上大家都一片唏嘘。不知道他在看到女人一身红的尸体时,有什么想法,想他这一生都在活了阴影中了。只是可怜了孩子啊。
按理说,在如今这个多元的年代和社会,男人或者女人变心,移情别恋,女人或者男人利用对方向上爬,已经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看热闹听故事的人,都只当作是茶余饭后一个谈资,而就当事人来说,那当然是万劫不复的痛苦。有的人心理素质过硬,看开了想开了,便放手了;有的人却在自己织就的怪圈中兜兜转转与之厮杀纠缠拼个你死我活。拼不赢了,就毁灭自己,让活着的对方一生都生活在阴影里,要对方一生后悔,甚至说“我做了鬼也不放过你!”
在这里,也许许多人会觉得这个女人太没有尊严了,太不独立了,太不懂得放手了,太不懂得爱了,也太不善待自己了。如果当初能够理智一些,不管是放手还是挽救,也许不会演变成今天这个悲剧。
爱,是不应该被当作筹码的,也不应该是占有与折磨。平常女人要的爱情和归宿往往很简单,而男人相对来说是社会性的动物,他们大多更加贪心,有了温暖了还要名和利。什么都有了的时候,就会想要得更加多。然而,当一切不能挽回的时候,何不好好祝福呢?做到被深深伤害了还能够祝福,这需要胸襟和修养,这是一种高贵的境界。做不到祝福的,在分开后咬牙切齿地骂骂,去恨去怨也好,也不必为了男人去放弃生命吧?特别是带着无辜的小孩,那可是你们带到这世上的小天使啊!
可是,在“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同时,我们还是不禁要问,就算是女人当初放手了,又或者她也许挽救了婚姻。她的男人,我们应该怎么来谴责他呢?如今人去楼空,一个下了阴间,一个去了远方,到底应该同情哪一个?社会对于男人的出轨,越来越宽容。后来这件事被广泛传说时,人们表现出来的态度便是印证。时代至此,不能以“弱女子”的姿态来获得保护或者赔偿,陈世美们由于没有相关法律的约束,风流了就风流了,你闹就闹吧你死就死吧,又能奈他何?(当然这个法律就其涉及的复杂性来说也许永远不会有的)
因此,作为女人,可以对爱情和婚姻有美好的憧憬和希望,可以为之努力,可以坚守,可以忠贞不二,可以自我牺牲,可以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白头谐老,可以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但永远不要奢望自己的男人爱你一生一世,永远不要把自己的一切完全寄托于男人身上,永远不要没有了男人就活不下去,永远不要为了变心的男人伤害自己和家人,更加永远不要用死来“惩罚”负心的汉。父亲与母亲激情之下种下了你,母亲十月怀胎生下了你,培养你,成长,工作,嫁娶……没有任何人包括自己能够剥夺这个生命,这个生命已经远远不仅仅只是属于你自己了啊。那些说“自杀是一种残酷的美”的论断,简直就是扯淡!如果他真的变了心,负了你,大不了一走了之,或者干点别的什么来“整整”他解下气,也不要轻易以自我毁灭来“惩罚”他。即使他真的有“报应”,你也看不到了,这有什么意义呢?
而,这样的悲剧,远不是结束,以后,的以后,的以后,还会有“鬼遮眼”“迷心窍”的可怜女子,“勇敢”地走上以命殉情的不归路。这和时代无关,与教育高低无关。这狗日的啊,要拿什么来谴责你,负心的汉!
(红袖佳人论坛话题活动,砸砖之文,半小时写的,虽杂乱,但也留作个纪念吧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