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杏酮生产废水
银杏树嫩叶可生产出我国特产的软化心脑血管,降血脂的良药——银杏酮。一般每生产
银杏酮生物制药过程为全日制连续生产,但由于生产过程和制药工艺的特殊性,废水却为间隙排放,每班只排一次。
二、废水来源和排放标准
1 废水来源
银杏酮生产废水属于中成药中单一成分醇提废水。它来源于设备清洗、柱再生和酸碱冲洗、蒸发冷凝液等。废水中含有乙醇、氨基酸、植物纤维、脂肪质、叶绿素以及 NaOH 等。主要废水来源及污染物含量见表1。
表1 银杏国废水主裹来源的污染物检测结果
废水来源 |
ρ(CODcr)/(mg·L-1) |
ρ(SS)/(mg·L-1) |
pH值 |
黄酮上往 |
85400 |
|
4.25 |
水洗去杂 |
39200 |
30.5 |
3.76 |
酸再生柱 |
68000 |
485.5 |
2.64 |
碱再生柱 |
33200 |
93.5 |
11.74 |
综合废水 |
30200 |
483.7 |
7.63 |
2.水质分析
经检测综合废水 ρ(CODcr)可达 30200mg/L,m(BOD5)/m(CODcr)=0.33~0.38,生化性一般,有机物浓度比较高。而废水中的悬浮物含量为483.7mg/L,浓度一般。其CODcr 占到了废水的3.02%的百分率,这在常规工业废水中属于高浓度的废水。在其处理工艺选择中必须作为关键性问题给于有效的考虑。
3.设计水质水量
①废水水量:
②废水水质:ρ(CODcr)=30200mg/L,(BOD5)= 11 000 mg/L,ρ(SS)= 483.7 mg/L,pH值 7.63。
4. 排放标准
根据当地环保管理部门的规定,排放标准执行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二中新建企业二级排放标准:
ρ(CODcr)≤150 mg/L,ρ(BOD5)≤60 mg/L,ρ(SS)≤ 100 mg/L,pH值 6~9。
三、处理工艺
银杏酮生产废水中含有银杏叶的植物纤维和脂肪质。生物稳定性强,不易生物降解;同时由于是全厂综合废水含有锅炉房的酸性排污水。因此采用UVHSB微生物增效污水处理技术——变速升流式厌氧水解生物反应器(简称UVHSB反应器)作为调质、改性、减量预处理。在UVHSB反应器内作pH值调节,并结合加药混凝,首先去除废水中的植物纤维和脂肪质,兼具生物水解反应;使IC厌氧反应器的进水浓度得以降低约一半,CODcr质量浓度可降低到16 500mg/L以下。
2.IC厌氧反应器中间处理
3.深层曝气反应器末端处理
4.处理工艺流程
格栅——调节预曝气——UVSHB——IC厌氧——深层曝气反应器——达标排放
[下篇:UVHSB-IC-深层曝气反应器银杏酮废水处理工程实践[下]]
对该银杏酮废水处理的工程实施中,经过反复论证比选,最终确定采用如下工艺流程: IC厌氧反应器的出水浓度仍然比较高,还不能达到排放水质的要求。因此在其后级采用深层曝气反应器,作为末端处理工艺,以保证处理出水水质满足并且优于污水排放标准,实现达标排放。 废水中溶解性成分主要是乙醇、氨基酸、叶绿素等,易于生化分解。因此选用适合于制药行业高浓度废水处理的 第三代厌氧技术——IC厌氧反应器,作为该废水的第二道有机底物的生物降解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