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诚致函《中国土地》并反馈刘正山


周诚致函《中国土地》并反馈刘正山

 

《中国土地》各层领导暨编辑部全体同仁:

    现已认知,拟在贵刊发表新文,已属徒劳。从而应大澈大悟而勿再自讨无趣。

    先生公开信竟然附有“周诚简介”,实属不可思议!尽管其材料来自网站,但此举在学术论战中却绝无仅有而令人吃惊。

    我对先生“公开信”之反馈,其部分内容也与贵刊有关。

礼!          

   周 诚 06-04-17

 

 

附件:

通过按语对刘正山先生“公开信”之反馈

 周 诚 06-4-17

【“公开信”系下载自“一见如故”网站】

 : 刘正山:要学术讨论还是告黑状?致中国人民大学周诚教授的公开
发信站: 一见如故 (Tue Apr  4 11:24:49 2006), 本站(yjrg.net)


要学术讨论还是告黑状?
——
致中国人民大学周诚教授的公开信

周诚教授:

您好。您在《致杜业明、韩俊、刘正山、周其仁、周天勇诸君的公开信(排名以汉语拼音为序)》中,邀请我参与讨论土地开发性增值分配问题。我也应邀撰写了一篇回应文章《喜忧并存的全面产权观”——与周诚教授商讨征地补偿问题》,并发给您参考。

然而,您没有经过许可,将拙作发到价值中国网上。我对这种不尊重他人权利的做法感到很遗憾。 周诚按:事先已说明,此次讨论活动完全于网上进行。从而,任何文章皆发表于网上,乃不言而喻。“不尊重他人权利”——不知从何谈起?

更让我遗憾的是,您不是采取正常的学术讨论的途径,而是给我所在单位的领导写告状信,并在信中肆意诋毁和侮辱我。您给我单位的领导信中说——“请关注一下刘正山现象(其部分特征为在与他人论战时,不同程度上的居高临下、自恃高超、怒气冲冲、颐指气使、冷嘲热讽、以偏概全、不留余地、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周诚按:此乃我对刘先生于此次论战中所持基本态度之概括。

对于您的学术观点,我有一些不同看法,撰写的回应文章属于正常的学术商榷,没有任何的人身攻击。不知道您为何认定我居高临下、自恃高超、怒气冲冲、颐指气使、冷嘲热讽、以偏概全、不留余地、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周诚按:此乃分析刘先生批判我时之用词与语气而得出之判断。

我主张客观的学术探讨,反对人身攻击。我撰写的所有学术商榷文章,都坚持这个原则。在我的经验中,真正做学问的学者,都不会在意别人的质疑。我跟其他学者商榷的时候,他们都表现出可贵的大度和宽容,并对我表示欢迎。不知道周诚教授您为什么不愿意别人的商榷?周诚按:“商榷”有多种方式;友好与否,泾渭分明。亲身感受者,最具发言权。

学术的生命力在于质疑与超越。没有学术商榷,就没有学术的进步。故步自封、自高自大、抱残守缺,不会有任何的学术进步,只会被时代抛弃。 周诚按:“固步自封、自高自大、抱残守缺……被时代抛弃”等漫不经心、脱口而出之语,进一步泄露了底蕴。

我衷心希望周诚教授能够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学术讨论,而不能以阴暗的、写告状信的方式打击学术讨论。 周诚按:此问题涉及《中国土地》所发之文对我之态度,以及拒载我间接答辩文章之举(缺乏学术风度),令我感受非公正对待。我希望相关人士了解此种感受,而且系通编辑部e-mail而进行,何“阴暗”之有?如果确属“阴暗”行事,则刘先生何能得知?

刘正山 拜上

200643

    【周诚附言:本人对于此类非学术性争议之产生,深表遗憾!认为凡与建立和谐社会相悖之言行,均应摒弃。但愿相关方面皆能在增强学术性方面狠下苦功。果能如此,则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