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无民众不受待见纯是学者自找


 

心无民众不受待见纯是学者自找

近日樊纲就网民与改革问题的观点,又引爆了大众对经济学家更为激烈的讨伐,这种局面想必是樊纲等经济学家始料不及和大惑不解的。联系近年来不绝于耳的种种的争论,一个这样的问题不禁令人深思,就是时下一些经济学家的言语、行为怎么就越来越不受人待见,只言片语就会掀起惊天大浪而引火烧身,一举一动都能惊世骇俗让众人侧目,本应令人尊敬甚至仰慕的专家学者怎么就落得千夫所指人见人烦的窘迫田地,而且大有越陷越深难以自拔之势。

这究竟是为什么?其实只要不是刻意回避,问题的原因就再清楚不过地裸露在大家的面前:就是一些经济学家漠视百姓远离了人民!难道不是吗?但愿另有原由,但愿有人能否认得了这就是问题的根子所在。

经济学家心无人民不受大众待见纯粹是自找,丝毫怨不得谁。正是经济学家内心里人民的滑落和缺失,使得必须根植于人民的经济学家的为人,以及他的学问、理念和行为产生了偏差,与其初衷和社会的要求、人民的期望渐行渐远。也正是经济学家内心里人民的滑落和缺失,越发地遮蔽了经济学家原本聪慧睿智的耳目,以至于对民生视而不见,对民声充耳不闻,对民意毫无感知,一意孤行自鸣自得地做着为学问而学问、为改革而改革事情,深深地伤害着民心、伤害着改革,同时也深深地伤害着经济学家自身,令人痛心的是对此经济学家却是一副浑然不知亦或无所谓的神态。

人、社会、事物是有属性的,肩负重大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家和影响重大的经济学家的主张更是如此。显然,无论他们处于何种状态,也无论相互间的差异多么微小,总是有标准和尺度来度量鉴别的,“公道自在人间”“人人心里有杆秤”,谁优谁劣、孰亲孰仇自然是泾渭分明的。顺民心得民意者受人称道。历史反复的演绎和告戒人们:无论谁有天大的本事只要背离了民心,他能够成就什么?他什么也做不了,必将一事无成。无论有多大的官爵权利只要忤逆了民意,他又能够给人民和社会带来什么?带来的只能是痛苦和灾难。无论多高身价地位只要背离了人民,他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和处境?无疑终究被人民、社会和时代所唾弃。这是铁律。经济学家和他所倡导的一切将为丢失人民付出沉重的代价,无论你是否察觉、是否承认,这些都是事实,过去和现在都在发生着。

“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绝非只是伟人小平对自我情怀的抒发与写照,更多的是道出了造就伟人和成就伟大事业的真谛和首要前提。仅此,才能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做事的准则和始终如一的自觉行动。当前,一些经济学家是不是应当多一点反躬自省,扪心自问心里眼里还有多少人民?说话办事有多少是为着人民,有多少造福人民的主观愿望和现实?否则,还仍然会对民生视而不见,对民声充耳不闻,对民意毫无感知,继续说错话办错事,到处碰壁,招众人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