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的风险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的风险分析

南昌大学     卢晓勇  孙宏     330029

[摘要]伴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外商直接投资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资本、产业、来源结构变化十分明显,这必然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动向和不稳定因素。本文通过对外资关于我国国际收支的风险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我国国际收支受到的远期危机较大,潜在风险将会更加显性化。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   国家经济安全  国际收支风险分析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市场开放程度空前放大,外商直接投资无论在投资规模还是投资结构上都有着较大的变化和发展。外资在继续对我国经济增长、劳动就业、产业升级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发挥积极效应同时,其对我国市场占有率的扩大、部分重要产业的控制、金融行业的扩展等经济行为也日益突现。例如:随着外资的进入,在轿车行业中,三资企业市场占有率68%,电梯行业市场占有率为70%,彩色显像管行业占有率为65%(汪浩泳、孔娴,2003)。这说明外商直接投资已开始深层度地涉入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其对我们经济影响力也空前加大。换句话说,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风险性加大,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已不是仅仅的潜在威胁。

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在受到某些来自国内外因素的冲击和影响时,具有足够的抗衡和抵御能力,或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整体上不受威胁的状态。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有效抵御国内外各种引发经济波动摩擦 危害 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与能力以及国际经济竞争力。关于外资对我国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研究在我国已成为一个理论体系,其主要包括对外资结构安全、产业安全、技术安全、金融安全、民族工业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安全等。叶辅靖博士通过对外资结构来源和引入规模的分析,指出外商直接由于其来源较为分散且投入规模占我国产业规模的比重较小,因此并不具备产业威胁和技术威胁,我国产业技术落后和民族企业的衰弱有其历史原因,关键在于其自身机制和运营的问题。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直接和主要冲突可以集中在国际收支风险上,尤其在经济全球一体化日益健全的当代,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一个动态、开放、互联的经济体系。国际收支稳定衔接了国家内外不经济的稳定和平衡,基于此,本文集中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风险影响。

 

一、             FDI对国际收支影响的理论演变。

早期关于外资流入的国际收支效应分析最著名的是H.Chenery A.M.Strout1966)提出的“双缺口”模型。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国内储蓄不足和贸易逆差两个缺口,而外资流入正好可以弥补这两个缺口;但“双缺口”模型只考虑了外资流入对当期国际收支的影响,没有考虑FDI 流入造成的利润和特许专利费的流出。在后来的文献中,学界关于FDI 对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的影响观点有很多,也多有分歧。May Arena1970)研究表明,尽管FDI 流入会导致利润流出,但FDI 有“进口替代”作用,因此总体上看FDI 有利于东道国实现国际收支均衡。Baran1973)认为,FDI 是从发展中国家榨取剩余,因为利润和特许费等的流出占外汇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大使得发展中国家更加依赖传统出口部门和外资流入,也就是说外资流入会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外部脆弱性。美国学者Lall.s和Streeten.P(1977)专门提出了一个测算国际收支效应度的L.S模型,用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国际收支的作用。后来RheeBelot1990)和Lipsey2002)研究认为,FDI具有促进出口的作用,FDI 更倾向于面向出口的生产,而不是面向东道国市场的生产。里斯(Reis, 2001)从东道国经济福利角度研究认为,从静态角度来看,FDI 意味着投资和资本的增加,但从动态角度来讲,FDI 意味着更好的资本、技术和管理,而这会在东道国产生两方面“创造性破坏。沃德华德(Woodward, 2003)认为外来FDI 与其它形式流入资本的本质是一样的——获得利润,而这些资本产生的利润的汇出会对东道国的国际收支带来不利的影响,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二、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的风险分析。

国际收支概念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方面来说,它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的外汇收支。广义的国际收支是在狭义的基础上加上无需外汇支付的债权债务往来,IMF对广义国际收支定义为: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经济交易的系统纪录。广义的概念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能充分更全面地反映一国对外经济交往,比狭义概念能更加深刻揭示国际收支本质。国际收支账户主要包括三个子账户: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以及平衡账户。由于平衡账户是政府干预汇率,维持国际收支账户的平衡而人为设立的账户,因此这里笔者仅通过前两个账户来分析外资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一)FDI对我国经常账户的影响。

经常项目记录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转移,是国际收支账户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收支账户的基础。它主要由货物贸易项目、服务贸易项目和投资收益项目组成,虽然我国货物贸易连年保持顺差,但服务贸易和投资收益的逆差,大大减少了经常项目的顺差额。由于数据资料以及重要性程度的不同,这里主要分析货物贸易和投资收益项目。

1、FDI的进出口贸易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贸易出口贡献是显著的。90年代,外资的最低贡献也达32.4%,最高达635.6% 。以1996年为例,当年中国出口1510.7亿元,增长1.55%,净增 23亿元,其中外资企业出口615亿元,增长31.2%,高于全国29.65个百分点,净增147亿元。通过9503年统计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外资出口额在全国货物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连年递增,外资的出口效应较为显著。98年以前外资的引进存在出口缺口,但该缺口连年缩小,98年后开始转为正效应。2001年外资的进出口顺差大幅度上升,并保持平稳的数额。具体情况见下表:

1 外商直接投资近年来进出口贸易状况(亿美元)

年份

进口额

占全国比重(%

出口额

占全国比重(%

进出口差额

1995

629.4

47.7

468.8

31.5

-161.4

1996

756.0

54.5

615.0

40.7

-141.0

1997

777.2

54.6

749

41.0

-28.2

1998

767.2

54.7

809.6

44.0

42.4

1999

858.8

51.8

886.3

45.4

27.5

2000

1162.7

52.1

1195.7

47.9

33.

2001

1258.6

51.7

1332.4

50.1

73.8

2002

1602.9

54.3

1699.4

52.2

96.5

2003

2319.2

56.2

2403.4

54.8

84.2

资料来源    http://www.fdi.gov.cn 

2

析。项目、收益项目分析。

收益项目中主要有职工报酬和投资报酬,这里我们仅分析最重要的投资报酬部分,即外资在我国投资过程中的收益率和利润回汇状况。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外资从98年开始货物贸易是顺差状况,这有利于改善我国经常账户,但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高收益率却给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带来了潜在的危机隐患。按平均计算外资企业的投资收益一年在账面上约200亿美元,已经约占每年平均引进的外资总量的一半。按照国际货币组织的统计,外商直接投资在华投资收益率约为13%—15%,在不远的将来,在华外资企业的年利润就有可能超过我国当年新引进的外商投资水平,这便会恶化我国国际收支。在卡莱斯基模型中,假定某国每年需要100 单位的净FDI,年投资收益率为15%,其中10%汇出国外,另5%用于再投资。那么,六年后的总FDI 必须是净FDI 的两倍,才能维持100 单位的净FDI。卡莱斯基模型说明FDI 只有源源不断并且日益增加,才能弥补投资收益的汇出。如果今后几年引进FDI 总额不变,则投资收益的汇出将超过流入的新资本,因而FDI 会对东道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产生压力。

   表2 卡莱斯基模型2:每年总投资不变情况下净投资数量的变化(亿美元)

每年

总投资

年初投资

年底投资

利润汇出

净投资

1

111.1

111.1

116.7

11.1

100

2

111.1

227.8

239.2

22.8

88.3

3

111.1

350.3

367.8

35.0

76.1

4

111.1

478.9

502.8

47.9

63.2

5

111.1

613.9

644.6

61.4

49.7

6

111.1

755.7

793.5

75.6

35.5

7

111.1

904.6

949.8

90.5

20.6

8

111.1

1060.9

1113.9

106.1

5.0

9

111.1

1225.0

1286.3

122.5

-11.4

注:净投资=111.1-年初投资x 10% 次年年初投资=上年年底投资+次年总投资;(2)年底投资=年初投资x (1+5%) 资料来源:Osiatynski, J.The Collective Works of Michal KaleckiVolume V: Developing Economics[M]. Ox-ford, 1993, P82.

外资在我国投资收益远远高于我国在国外的投资收益,这将对我国贸易项目的顺差形成一定的抵消作用。从以下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由于投资收益的作用,使得我国经常项目恶化,但随着进出口贸易差额的加大,我国经常项目逆差状况有所改善,2003年出现5.8亿美元的盈余。

3 外商直接投资对经常项目的影响(亿美元)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贸易差额

-161.4

-141.0

-28.2

42.4

27.5

33

73.8

96.5

84.2

投资收益差额

-99.5

-116.7

-111.7

-138.1

-140.9

-126.2

-159.1

-128.2.

-78.4

+

-260.9

-257.7

-139.9

-95.7

-113.4

-93.2

-85.3

-31.7

5.8

:投资收益差额这里仅利用投资利润差额,而不去考虑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利息和银行收支差额。有些数据由于资料缺少,笔者推断获得。                         资料来源www.safe.gov.com

(二)FDI对我国资本、金融账户的影响。

资本和金融账户主要反映资产所有权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转移。主要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我国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差额长期为负,只有直接投资项目一直维持盈余,并且直接投资项目非常不对称。我国对外投资金额很少,而外商直接投资金融却连年增加,这一直接投资差额对我国国际收支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外汇市场和汇率的稳定。但正因为起作用的程度大,也暗示着对我国存在的风险性也较大。而在我国直接投资差额往往比经常账户差额大,因此如果外商直接投资的大幅度外流必然会导致国际收支的“双顺差”逆流。为了专门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我们这里仅仅考虑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对比。具体数据见下表:

4 我国引入FDI与我国对外投资的数据对比分析(亿美元)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外商在华投资

377.4

423.5

452.8

454.6

404.1

407.8

468.5

527.4

535.1

我国对外投资

20.0

21.1

27.2

28.2

23.8

22.4

68.9

28.5

18.5

投资顺差

357.4

402.4

425.6

426.4

380.3

385.4

397.6

498.9

516.6

资料来源:www.safe.gov.com

从上表数据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的改善贡献力很大,相对于大规模的外商直接投资,我国对外的直接投资显得微不足道。外商直接投资从1995年到2003年基本保持上升的趋势,仅在1999年和2000年有滑坡,但2001年回升幅度较大;而我国对外投资额度却存在先升后降的趋势,这也说明两者差额短期内会进一步增大。从平均数来看,外商在华投资为450.1亿美元,我国对外投资平均数为28.7亿美元,这一过于悬殊的差距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说明我国海外投资不足,外汇储备的积聚只能是加大外汇的机会成本,说明我国企业对于国际市场涉足不深,国外资源和市场占有率很少。相反,外商在华投资的加剧,说明我国实际资源在不断地消失。

(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结合Lall.s和Streeten.P测算国际收支效应度的L.S模型:         

B =(X+I)一(Cl+Cr+R+D),对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国际收支关系进行分析。运用上面我们的分析尺度和数据。这里我们将模型简化为B=(X+I)-(M+R)。其中B代表外商直接投资引起的收支效应,X为外资企业的出口额,I位外商直接投资额,M为外资企业的进口额,R位外商投资的收益额。带入上面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到B与I的数据对比关系,具体见下表:

5  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引起的国际收支状况对比分析(亿美元)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B

116.5

165.8

312.9

358.9

290.7

314.6

383.2

495.7

540.9

I

377.4

423.5

452.8

454.6

404.1

407.8

468.5

527.4

535.1

从上面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国际收支呈同方向运行,且随着FDI规模的增大,对国际收支的边际贡献也逐渐增大。这也进一步说明了FDI对我国国际收支的重要支撑作用,有着“力挽狂澜”的效应,同时也向我国相关部门暗示,必须把握住资本进出口关,控制、利用好外商直接投资。

 

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影响的新动向。

根据中美、中欧双边 WTO协议,就引进外资的角度而言,我国入世的基本承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开放新领域、加深原有领域的开放程度和参加 《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 TRIMS)协定》和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TRIPS)协定》,并表现出三方面的新特点:第一、承诺开放电信业、银行业、保险业和专业服务业四个新的投资领域,为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提供了新的可能。第二、承诺进一步加深原有领域的开放程度,将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第三、承诺加入《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TRIMS)协定》和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TRIPS)协定》。这些新条例将大大改善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经营环境,也逐步向外资企业放开了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和能源产业的市场,外商直接投资正顺着这些优惠政策,开始以新的投资模式更广泛和深层次地进入中国市场,抢占中国的资源。

1、  加入WTO后,外商直接投资削弱了我国政府对经济的控制程度。

加入世贸以后,外商投资将变得更有组织、规模性。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将加大进入我国市场的力度,且外商独资比重加大,这些著名企业将通过独立子公司的形式牢牢控制住中国市场的优势地位,逐步挤压民族企业。跨国并购也将成为外资企业的常用战略,他们通过并购开始深入我国高科技技术领域和有着高垄断的新兴行业,同时国际巨头也会涉足影响和决定我国资本借贷运营的金融行业。这些新动向必然会加大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难度系数,跨国公司不仅仅是入驻我国的企业,他们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母国政府背景,与他们处理经济纠纷问题,往往会涉及政治问题,他们甚至可以通过对母国政府施压,从而达到干涉我国的市场经济运转的目的。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在遵守WTO相关协议基础上,加强相关产业、金融等领域的法律完善工作,引导和控制好跨国企业的资本投向。

2、入世后,外资的来源和资本结构变化将进一步影响我国国际收支。

根据Edward M.Graham (2001)的研究,中国的FDI可分两类:一类是欧、美、日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另一类是亚洲新兴市场的中小型资本。前一类投资多属市场拓展型。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通过在中国设立子公司,运用其技术、管理等垄断优势,实现内部贸易和转移定价策略,进而规避税收,占领中国市场。后一类FDI多为出口导向型,这类投资往往通过大力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利用中国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在出口创汇中实现赢利,进而帮助中国积累了巨额的贸易顺差。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改善,市场的开放,国民待遇的实施,靠利用优惠政策为主进入我国的港澳台韩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小型投资会减少,而依靠自身实力进行竞争的欧美日大型跨国公司的资本输入会增加。这暗示着我国国际收支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值得庆幸的是这些跨国公司并没有将利润大量汇回,而是用于再投资,因此对我国国际收支并没有太大影响。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这类公司有着熟练而隐蔽的资本运营方式,且利润的回汇是迟早的事情,即我国国际收支的长期风险性较大,因此我国政府必须现在做好防范措施,对这类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严格控制以“内部转移价格进行资本转移,从而维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小伟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安全战略的选择》,硕士论文,2003

2、  何凡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与中国的对策》,中国改革,2005第1期

3、  彭有轩 《在充分利用外资同时注意国家经济安全》,财政研究,2002第10期

4、  侯高岚 《国际金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5、段军山  毛中根FDI 投资收益汇出与潜在国际收支危机的理论及经验分析》,2005 年中国金融国际年会论文

6、Osiatynski. J  The Collective Works of Michal Kalecki Volume V: Developing Economics,Ox-ford, 1993

7、Woodward. D  The Next Crisis? Direct and Equity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Zed Books, New York, 2001

8、刘振林 FDI与中国国际收支关系的研究:负面影响及前瞻》,当代财经,2005第5期

9、叶辅靖 《我国利用外资中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分析》,国际贸易,2004第1期

10、魏 浩 马野青《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第3期

11、徐海宁 《加入WTO后引进外资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硕士论文,2001年

 

作者简介:

卢晓勇   南昌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孙宏     南昌大学03数量经济学研究生  联系电话:1387005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