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惕夫之谜求解》这篇论文于今年1月5号提交,但由于文章是在下面完成而且过长,待发到网上,文章格式变乱了,为了使大家看得清楚一些,在此特提供一个人网站链接http://Tsingsee.ys168.com,在这里大家可以直接下载,记住文章在〈国际贸易〉目录里,05年9月15日那篇是最新修改稿!
下面是该文在这个网站格式错乱情况:
话,他的资源赋予论在此处便失效了。
<C>若1<a/b<1/(h/t) 即1<a/b<t/h,那么,ah<bt,
a/b<1/(h/t) = t/h指“资本K与劳动L在产品X上的数量构成比”与“其在Y上的数量构成比”之比小于“资本K与劳动L在A国的价格比”与“其在B国的价格比”之比的倒数,也可以说“资本K与劳动L在产品X上的数量构成比”与“其在Y上的数量构成比”之比小于“资本K与劳动L在B国的价格比”与“其在A国的价格比”之比。这说明,A国在产品X上使用资本的数量强度低于资本的相对廉价程度,而B国在产品X上使用资本的数量强度低于资本的相对昂贵程度。相应的,将公式变换为 (1/b)/(1/a) <(1/h)/(1/t),亦不难得出:A国在产品Y上使用劳动的数量强度小于劳动的昂贵程度,而B国在产品Y上使用劳动的数量强度小于劳动的廉价程度。
在国内关于“要素集中程度”结论的基础上,即在出口产品比进口替代产品使用两国丰富要素的绝对数量多,而进口替代产品比出口产品使用两国稀缺要素的绝对数量多的前提下,两国这种在出口产品上以低于丰富要素廉价程度的强度使用该要素,同时又在进口替代产品上以低于稀缺要素昂贵程度的强度使用这一要素的状况,最终形成的结果就是ah<bt。对A国来说,这意味着,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比进口产品小,即出口产品表现为劳动密集型,进口产品表现为资本密集型,而A国劳动稀缺资本丰富;对B国来说,这意味着,出口产品的资本密集度比进口产品大,即出口产品表现为资本密集型,进口产品表现为劳动密集型,而B国资本稀缺劳动丰富。所以,我们发现,两国都出口了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而进口了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这与俄林的资源赋予论中的结论相左,但尚不能说它同时也验证了里昂惕夫的研究结论,因为他用的是国内视角,而这里是从国际视角出发的。
<2>“h>t,a<b即h/t>1,a/b<
价格比,资本K与劳动L在产品X上的数量构成比低于其在Y上的数量构成比(亦可以说
劳动L与资本K在产品X上的数量构成比高于其在Y上的数量构成比)。与<1>中的情况
进行比较,不难发现,A国在这里变成了资本稀缺劳动丰富国,B国则变成劳动稀缺资本
丰富国了;而产品X的资本数量集中程度低于产品Y。这里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变化,
我们完全可通过一些名词的转换把<1>变成当前的状况,因为我们的着眼于要素而非国家。
现简述如下:
从国内看: h>t,a<b,ah<bh,at<bt。
A国资本稀缺相对价格较高,劳动丰富下相对价格较低,出口产品X不仅劳动数量集中程度比进口替代产品Y高,而且劳动密集度也比进口替代产品高,即出口产品X表现为劳动密集型,进口替代产品表现为资本密集型;B国劳动稀缺相对价格较高,资本丰富相对价格较低,出口产品Y不仅资本数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