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雏军的底牌


终于开庭审理顾雏军案了。

在顾雏军近三个小时的演讲中,其实并没有爆出什么令人惊讶的料来。相反,倒是印证了我对顾雏军的一贯看法:顾雏军手上并没有什么王牌,既无过硬的政治背景,也无足够的资金实力。他用来启动大陆连串收购案的本钱,也就是减持香港上市公司格林柯尔得来的两三个亿现金。然后,用科龙的钱收购美菱、襄樊轴承等等,两三个亿撬动数百亿的资产。仅仅一个科龙,总资产就有60多亿。

顾雏军筹划的系列并购,需要知名度,以确保低成本;但是顾雏军没有估计到媒体的反作用力。媒体在报道了顾雏军讲的故事后,迅速探究起故事背后的故事。一开始,顾雏军就成了有争议的人物。

两场官司决定了顾雏军的命运。

一是起诉瑞银华宝的分析师张化桥。这场公司表面上是顾雏军赢,但实际上是顾雏军输。

二是起诉郎咸平。这次是顾雏军彻底失败。郎顾之争以顾故伎重施起诉郎咸平而始,继而经济学家们加入战团,到网络上爆发质疑改革的大论战。

这场大论战,结束了关于改革目的、方向、路径等重大问题的“不争论”禁忌,从国资流失,一直论到房改、医改、教改。

这场争论唤起了49年以来从未有过的无法“导向”的民间离心舆论潮,其政治信号是非常明显的。作为肇事者,顾雏军付出代价,就是必然之事了。

顾雏军在国内千余家上市公司老总中,算不上最好的,但肯定也不是最坏的。

顾雏军的问题在于,他喋喋不休要讲他的故事,而媒体与民间社会则想看到故事背后的故事。顾雏军讲故事,是他系列并购策划中的一个要素,所以容不得别人说不。顾动辄采用媒体封杀、打官司等方式,来对付于己不利的声音。本人也曾遭顾封杀过两次。

律师信,打官司,张化桥是怕烦的。但是郎咸平不怕烦,郎对顾的态度是,来得正好,咱们一起把这事造大。

郎顾两个都没想到,他们捉对厮杀,却引爆了一场以后会被称作启蒙运动的大争论。

据说,顾雏军在法庭上近三个小时的演讲,起了个标题,叫做《让我把故事说完整》。

顾雏军真喜欢讲故事。其实,这个故事不说也罢。难道顾雏军真相信自己是因为“虚假注资”这样的细枝末节而身陷囹圄的么?

=============================

 

老朱历史上评论顾雏军的文章:

 

从顾雏军谈起

http://luxinzhi.blogms.com/blog/CommList.aspx?TempleCode=1000000047&BlogLogCode=1000551570

顾雏军 产业实干家还是资本玩家?

http://zhuzhili.blog.sohu.com/1312782.html

警惕资产陷阱 http://zhuzhili.blog.sohu.com/1350972.html

审视柯林格尔-科龙收购案

http://www.caij.cn/gs/alyj/200604/49710.html

 

=============================

新闻链接:

 

科龙案未完 顾雏军法庭上交代大批单位和官员
时间:2006年11月13日05:28  我来说两句(100)   


  科龙顾雏军案11月7日开审,这个曾经疯狂玩转资本市场的“资本大鳄”坐到了被告席上。

  顾雏军在法庭上对其涉案事实的陈述中,不断提到一些政府机构甚至官员的名字。一位长期关注此案的法学界人士说,这些名字就是顾雏军进军资本市场的一个个“绿灯”,此案审判的重要意义就是提醒人们:现在是终结为“资本玩家”大开“绿灯”的时候了。

  “绿灯”成为“喊冤”理由

  在11月7日的庭审中,顾雏军否认了检察机关的指控,并发表了近3个小时的“演说”,为自己“喊冤”。他“喊冤”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当初他办的一些事情得到了某些主管部门的“特许”。

  据检察机关指控,顾雏军涉嫌虚报注册资本罪。2001年5月,顾雏军为收购科龙电器,欲设立注册资本为12亿元的顺德市格林柯尔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但当时顾仅能筹集3亿元现金。于是顾雏军用其两项专利的使用权作为9亿元无形资产出资。后顾以顺德格林柯尔的名义收购了科龙电器的法人股,任科龙电器董事长。

  但是由于顺德格林柯尔的无形资产占到注册资本的75%,远高于法律规定的比例,2002年4月顺德市工商部门不允许其年检。顾雏军凭顺德市容桂区办事处出具的协助年检函办理了工商年检。但顾无法筹足6.6亿元来置换注册资本中55%的无形资产,为了骗取公司的变更登记,顾雏军指使姜宝军和张细汉,在顺德容桂信用社通过来回倒款的形式,制造了顾雏军的天津厂向顺德格林柯尔投资6.6亿元的假象,最后由刘义忠将相关虚假资料交给会计师事务所验资,2002年12月骗取了顺德市工商局对顺德格林柯尔的变更登记。

  对于这一指控,顾雏军在庭上的回答是:“最有资格认定我是否有虚假注册资本行为的,应该是顺德工商局,但是,顺德工商局同意刘从梦和刘义忠办理了科龙电器的工商登记变更资料,而且程序合法。如果我真的犯了这个罪,岂不是说明顺德工商局渎职?”

  【记者连线】

  顺德区容桂街道办事处党委办副主任王军科:任何政府都会去扶助当地企业搞好,我相信容桂办事处帮助顾雏军办年检是为了帮助他发展企业。科龙当时是容桂街道的骄傲,别说容桂人,甚至顺德人、广东人都不希望把科龙搞垮。但是,帮他做企业是为了叫他干好事,不是祸害企业。

  顺德区工商局办公室副主任冼弥冬:我请示了我们区政府领导,区政府领导说关于科龙的任何消息我们现在都不方便透露。

  一路“绿灯”纵容 “资本玩家”

  一位旁听人员告诉记者,顾雏军在庭审中公布的为自己开过“绿灯”的政府机构和官员,其中有多少真实的成分,还有待法院最后的裁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顾雏军以及许多类似的“资本玩家”过去在扩张过程中,确实存在“法外开恩”的问题,“人情”有余,依法不足。这就不能不让人生疑:这么做难道纯粹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没有利益交换等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

  顾雏军在庭审中谈到一宗涉案事件时自称:中国证监会在接到举报后,前往顾雏军的公司调查,但连查3次都没有查到举报中所说的“资金往来”,只好“失望而归”。顾雏军以此反驳检察机关的某些指控。法学专家分析:顾雏军所讲是否属实还有待考证,但过去证监部门对一些“资本玩家”监管、查处不力,也确实纵容了犯罪行为的发生。

  【记者连线】

  中国证监会有关方面负责人:怎么“失望而归”了?我们经过周密稽查,掌握了他的一系列证据,才将他的案子移交司法部门。

  “依法治市”才能可持续发展

  顾雏军涉嫌虚报注册资本罪、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挪用资金罪、职务侵占罪一案仍在审理当中,作为新证券法实施以来首次开审的上市公司大案,此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教授李永森认为,公开审理顾雏军一案对我国股市来说,应该是件好事:它折射出我国资本市场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进程,说明我国股市所处的基本环境在逐渐净化,同时能够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起到警示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表示,顾雏军一案的公开审理向上市公司的高管们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那种迷信“人治”,凭借企业对地方税收贡献大和“关系网”有恃无恐,置法律于不顾的做法应该摈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