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墓园晋升国保庆典
在洛阳伊川万安山举行
文、图:翟智高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及教育家。他在《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已经熔铸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影响了千千万万人,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先忧后乐精神已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树立在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心目中。范仲淹卒后,葬于河南洛阳市伊川县万安山。近年来,随着范仲淹思想研究的兴起,这里已成为世界各地范氏后裔及范仲淹思想推崇者寻根祭祖、追思先贤的圣地。
2006年9月28日范仲淹墓园晋升国保庆典在洛阳伊川万安山举行:
2006年9月28日范仲淹墓园晋升国保庆典在洛阳伊川万安山举行:
范园最初的形制非常大,但由于历史原因而多次毁坏并重修。元至正年(公元1347年)、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明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都进行过大规模重修。解放后,各级政府部门对范园保护工作非常重视,1963年范园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如今的范园分前后两域,共占地约85亩,园内遍植古柏980余株。现存有山门、石坊、墓祠、碑刻、石狮、石羊、石翁仲等文物数件。除了比较独特的“胡士”外,珍贵文物还有两块碑刻。其中的一块是乾隆皇帝祭祀碑,立于乾隆二十二年三月吉旦,记述的是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九月祭范仲淹的事情。当时乾隆皇帝来到洛阳,派一大臣前往范园代为祭祀,足见对范仲淹的敬重之情。
-洛另一通珍贵的碑刻是范仲淹“神道碑”,又称“褒贤碑”。此碑碑额、碑身为一块石料所制,通体高4.1米,宽1.4米,厚0.4米。范红玮认为,此碑有3个独特之处:其一,此碑是对范仲淹一生的总结评价,碑文由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撰写。其二,碑额由宋仁宗亲篆“褒贤之碑”四字。其三,该碑由北宋著名书法家王洙书,文体为隶书。北宋以后隶书碑文已经很少了,而王洙的隶书书法艺术作品,除了此处的一篇外,其他地方很难找到,足见其珍贵。
洛阳市委统战部与伊川县委、县政府共同举办,9月26---29日在洛阳大酒店举行。原省委领导范钦臣、市委市政府领导王国平、李传安、统战部长高灵芝、副部长杨森在主席台:
范仲淹思想研讨会会场:
下图:范钦臣(右三)、范振国(右四)、范红玮(左三)在研讨会上:
宋仁宗特批给范仲淹墓园有800亩墓地,另外又批了3200亩义田,其收成用作墓地看护费用,当时墓地的规模可想而知。不过,到范仲淹的老二儿子范纯仁时,范园规模更大了。为何?范纯仁为官一直做到宰相,比他老子还高一级,皇帝赐封的墓地规模当然就更大了。-洛阳日报最让人惊叹的是范仲淹一家人在朝廷中的人气。范氏及其亲朋好友中共有8名宰相级别的大官。范仲淹的妻叔李昌龄,范仲淹女儿的老公公、儿子范纯仁和他的老丈人都是宰相,范仲淹和其三儿子范纯礼是副宰相,此外还有两名亲戚也是当朝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