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精神和商业


《阿拉伯精神和商业》

[跋] [无奈的话]

 
我们目前社会的商业现状缺少什么?
有学者总结说: ‘中国是商业信誉最差的国家’!!!
 
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贪污腐败,钱权交易,
繁荣娼盛,地方保护,执行不严。。。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
社会管理的功能是什么?
....
 
作为真诚、大写的中国人,
我们感到愤怒、叹息、痛心和无可奈何。
 
现在是特殊的历史时期,
它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道路上的绊脚石。
 
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加入WTO;
我们面对是全世界。
 
所以有必要了解世界和中国;
其中包括阿拉伯民族。
 
所以,我将《阿拉伯精神和商业》献给朋友,
希望能够从中领悟人生真谛和商业的关系。
 
应该说,全世界都在研究‘阿拉伯’及其精神。。。
我只不过是将他们研究的成果整理摘录而已。
 
如果对网友有些许帮助,
我会感觉非常欣慰高兴。
 
一 、 信仰和务实
 
古兰经和世界上其他宗教不同的是:它十分重视人的现实物资利益。
提倡‘只要合乎信仰,不违背安拉旨意,可以享受人生’。
 
在阿拉伯的传说中,有人问穆罕默德:在旅行的夜晚休息时,应该拴骆驼还是信仰真主?
穆罕默德回答:信仰真主,同时拴住你的骆驼。
 
阿拉伯人信仰和务实的做法,至少产生二个结果:
 
1. 使信仰不是虚无飘渺的空洞东西,成为具体实在的日常生活内容。
在商业中,也是必然以赢利为目的。
 
古兰经对利息、借贷、货币、买卖都有详细论述,
-------   并把它们与对真主信仰联系。
 
如古兰经第三章130节说:
---  信道的人啊,不要吃重复加倍的利息。。。
 
2 使日常生活和事务有了信仰的意义。
 
伊斯兰不仅是信仰,而且成为完整的生活方式。
阿拉伯人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都浸透伊斯兰精神。
 
。。。
 
一天五次的礼拜,无论是在信徒家中或在清真寺,
使人日常生活每个环节都和真主有联系。
 
既是督促,又是激励,又是慰藉。
这样的宗教功课比最强有力的心理咨询都能帮助人保持心理健康。
 
在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访问沙特阿拉伯。
当利雅得机场欢迎他各项准备工作正在进行时,
 
----传来礼拜的宣礼声。。。
 
第二天,美国报纸刊登了一张奇怪的照片:
在利雅得机场上:人和乐器一起匍匐在地。
 
阿拉伯的务实的精神,
甚至涉及一些行为细节;
 
古兰经有这样的记载:
探亲访友,不要随便进屋;
 
如果别人家里没人,就不要进去;
吃生葱生蒜的人,应当远离人;
 
古兰经规定的功修如礼拜、斋戒、济贫、和朝觐,
也规定对穆斯林大众的身体、情感、社会和物质上各方的裨益。
 
古兰经并不忽视社会生活中
如商业贸易、执行公正、结婚和离婚、饮食等实际事物,
---   不忽略人在精神方面的追求;
 
所以这些,虔诚的信仰和求实的态度,
在这些顺乎自然的人欲定位之中,巧妙结合起来。
。。。
 
古兰经诞生在1400多年前,
但至今看来,仍然有非常合理的实际内容。
 
一个民族,在它信仰具有许许多多合理的内容,
肯定能够获得升华和更新。
 
伊斯兰教在饮食方面禁忌是全世界知道的。
古兰经明令禁止的食物包括:
死物、血液、猪肉以及没有诵真主名字宰杀的动物。
 
禁止食用这些食物的宗教意义在于:
为保持一种心灵上的纯朴洁净,为滋养一种热忱的精神。
 
伊斯兰禁止男性使用黄金饰品和穿丝织品;
禁止女性衣着打扮成男性,也禁止男性衣着女性化。
 
。。。
 
这些衣饰的宗教习俗,实际和人们
---文明生活中应具有的品格修养大体一致。
 
它能使穆斯林在外貌和内心
--始终能 ’始终如一’ 地具备虔诚者的品德。
 
古兰经规定的具体刑法非常严厉,
但是赋予人类社会和家庭以及信意以非常高的价值。
 
提出对破坏这些基础的行为予以严厉惩处,
可以说乃是温和的法律。
 
所以 著名的美国政论家托马。李普。曼写道:
 
。。。穆斯林在这些事情上一直信守传统,
并把这些传统奉为社会力量、道德坚定和家庭团结的源泉。
 
在一个充满暴力的世界里,
创始人如果教导穆斯林逆来顺受就会一事无成。
 
我理解为:阿拉伯人在长期艰难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
为了民族的生存,运用智慧而总结规定穆斯林人的行为准则。
 
难怪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91年《抓住时机》书中写道:
‘穆斯林世界是一种正在探寻其在历史上的独立地位举足轻重的文明’。
 
二、奋斗图强
 
真正的穆斯林,每天早晨全部进行朝拜。
穆斯林很少有懒惰者,一般人都有事业。
 
阿拉伯人鼓励人生奋斗同时,十分重视现实物质利益和生活。
古兰经说: ‘众人啊,你们可以吃大地上所有合法而且佳美的食物’。
 
即使对于违背信仰的物质嗜好,
如饮酒、赌博,也不是将其贬为罪恶,而采取有人情味方法。
 
古兰经说‘它们都包含了大罪’,
但又肯定‘其对于世人都有许多利益’不过‘其罪过比利益大’。
 
在古兰经中:
‘奋斗对于具体事物中间的人具有非常高的地位’。
‘真主加赐奋斗的人一种重大的报酬’。。。
 
这一点就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古兰经还进一步指出:
奋斗是有利于人自身的,
是为人自身的利益而奋斗。
 
古兰经重视的是人们的实际行动,
号召人们在今世奋斗,立足尘世奋斗。
 
在阿拉伯人和民间故事的传说中,
------他们崇敬智力。
 
1. 阿拉伯人不仅把智力和知识区别开来,
而且认为智力在人们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过程中起主导地位。
智力可以支配知识。
欲望是智力吸收了知识。
 
2. 阿拉伯人在世界万物关系中,
  ---------- 抬高智力的地位;
 
3. 他们认为智力可以决定人的命运。
 
古兰经有这样的话:
---‘有知识的和没有知识不相等,
    有智力的人难怪觉悟‘。
 
阿拉伯人认为智力是真主对人善行最高的恩惠,
并且把智力和美道联系起来。
 
如理性的力量是吸收知识,
正确处理个人或公共关系、友谊、宽容、忍耐和节欲。
 
这样就形成广泛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同时,
没有脱离阿拉伯民族自身的民族特色。
 
阿拉伯教师待遇非常高,
是全世界包括发达国家都瞠目结舌!
 
穆罕默德曾经说:
“学者的墨迹比殉教者的血迹更加高贵”。
 
在他们历史中,
公元750 年,甚至出现过用与书本等重的黄金作稿酬。
 
三、 群体智慧
 
阿拉伯清真寺的世界,是个彻底平等的大同世界。
他们是通过自觉自愿行为,即顺从安拉的行为而得到的。
 
伊斯兰的意思是:顺从,即顺从真主的旨意。
穆斯林的意思是:顺从者,是伊斯兰的分支。
 
伊斯兰教没有等级,意味在所有穆斯林在真主安拉面前是平等的。
 
这样,根据伊斯兰教的教意:
--- 世界上任何人,除了真主,都不能成为崇拜和祈祷的对象。
 
1982年6月13日
沙特阿拉伯国王哈立克殡葬,
 
--- 仅仅是消除污垢,喷香水,
然后和普通穆斯林一样,穿16支的白色尸布。。。
 
没有任何花篮、花圈;
送葬礼仪也没有放礼炮。。。
 
他的墓穴空无一物。。。
沙特是伊斯兰教诞生地,
 
同样集中体现穆斯林的殡葬特色:
土葬,速葬,薄葬。
 
伊斯兰葬礼
也最平等。
 
阿拉伯人认为:
兄弟和朋友同样重要。
 
但绝对不乱交朋友:
“千万不要和蠢人交友,
 
愚友无知造成的破坏,
---  超过100个凶恶敌人的破坏”。
 
下面是阿拉伯看一个人
是否值得交朋友的标准:
 
1. 当朋友贫困拮据时,能否慷慨解囊?
2. 不论富贵或贫窭,都分享甘苦?
 
-------  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四、重视经商
 
按古代历史学家考证,
公元6世纪,麦加的对外(国际)贸易非常兴旺。
 
阿拉伯人掮客
和商人非常多。
 
那时,阿拉伯人就有入股合伙做商业的经营方式。
每次商队,由势力大的酋长担任驼队的首领;赢利后,按股分配。
 
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属于古阿拉伯的‘古莱氏’族,
‘古莱氏’的意思是钱币。
 
穆罕默德在成为圣人以前,
由于他用公平诚实的方式进行交易,
 
----被麦加的民众冠以
‘可信者’的称号!!!
 
所以,古莱氏族和商业
---  关系非常密切。
 
古兰经有许多经商教诲:
 
以诚实、忠信和公正的态度进行商业交易,是对真主的责任;
隐瞒货物缺点或利用他人的无知获得利润,是被穆斯林禁止的!
 
在许多民族,都有公平交易的格言,
但象阿拉伯人那样,把公平交易上升到宗教善行高度实在不多。
 
当公平交易从经济原则成为宗教伦理原则时,
它必然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待人接物的准则,
 
阿拉伯人必然把
公平成为对道德行为的评判标准。
 
阿拉伯半岛的地理位置使经商成为阿拉伯人的天然职业。
阿拉伯商人‘精于计算’和‘重视合同’,‘
 
阿拉伯商人的不短斤缺两’
在商业交往中非常有名气。
 
商人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是中介人,把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起来。
 
自己赚取商业利润,
实际也是自己付出劳务的佣金,
 
同样的货物,
可能由于到手或脱手的机会不同而增加、减少甚至损失利润。
 
‘物不遇时’或‘奇货可居’
-----------  都是机遇的作用。
 
阿拉伯商人的格言是:
 机遇是创造出来的!
 
勇者创造机遇,
是成功的阿拉伯商人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