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不言:投资类保险卖想象?


投资类保险买什么?这是业务员在与客户面对面宣传时,常常自问自答的一句话。标准的回答是“传统保险买产品,分红保险买公司”,意思是哪个公司实力强,哪家公司回报高,就买哪家的,言外之意,当然是自家的公司实力最强,回报最高。反正也没有权威机构评比过,业务员吹吹也无妨。那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投资类保险卖什么?是保障,好像不是,许多分红保险就等于是银行存款,即使有一点点保障也是做做样子,为的是报批用的。是红利,是也不是,虽然红利是投资类保险最大的卖点,但是这几年的红利分配就是那个水平,太抬举了。 记得有个FLASH动画叫做“股民老张”,中间就有一句台词:“公司不仅卖业绩,还能卖想象”。所以,咱也现炒现卖,拿来作为本文的题目。正是在传统的保险功能之上增添了“想象”功能,投资类保险产品(投资连接险、万能保险、分红保险)于2000年3月刚推出就成了市场追捧的热点。由于长时间的股市的低迷,让急于保值增值的资金齐刷刷地瞄准了投资类保险。收益比银行利率高,还不用征收利息税……在无限美好的描述下,分红险保费已经占到寿险公司保费收入的60%以上。 想象毕竟是想象,当不得真的。虽然许多保险公司在宣传资料上印有分红率的大致范围,比如高分红是6%,中分红5%,低分红4%。客户很自然这么想,按最低的4%,也比银行高不少。其实呢?分红要根据保险公司的盈余情况定,有没有分红、分多少红随时会因市场情况发生波动。即使是4%,也不是直接乘以保费就是红利。只可惜,这几年资本市场形势很不好,一下子就露馅了。各家公司的红利分配情况不甚清楚,但有些数据是公开的。2001年、2002年我国保险业资金运用分别是4.3%、3.14%,到2003年已降至偿付率监管要求收益率底限之下的3%,仅为2.68%的。从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的运行情况看,明年的趋势更是堪忧。 参考国际通行标准,寿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率达到6%以上,才能实现赢利。现在的数字相差有一倍,怎么办?增加资金运作渠道,这是保险公司几年来的最大呼声。协议存款、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等已经是成熟的项目,就不分析了。那我们看看可以增加的渠道能给保险公司能带来什么。 《保险资金投资股票管理办法》即将出台,按照该办法,保险资金投资A股流通股股票上限是其总资产的5%,按5月底总资产10359亿元计算,也就500亿元。截至2003年底,中国境内上市公司总数达1287家,总市值42457.71亿元,流通市值13178.51亿元。这500亿资金进入股市仅相当于流通市值的3.7%,能翻起多大的波浪,将沪深指数能拉起多少?股市低迷,投进去的资金会不会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还有基金,从上半年看,保险公司累计投资封闭式基金达500亿元,而同期封闭式基金平均下跌10%,保险公司累计亏损50亿元。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近日发表报告称,中国A股市场上半年整体下降超过6%,同期投资A股的证券投资基金的下跌幅度超过7%,这种局面,别说是专家理财、机构投资,就是院士理财、把股市全部买下还是亏本。 这不能怪保险公司,资本市场就那个样,虽然从国外经验看,保险公司的确是作为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但前提是资本市场比较规范,上市公司的价值是货真价实的,不象国内“公司不仅卖业绩,还能卖想象”,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于股市可以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如果资本市场很多问题未得到解决,处于无序状态,对于对安全性有较高要求的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可能暂时只能是一厢情愿。 有一则消息可以作为参考。《北京晨报》7月22日报道,中国证券市场第一个信任度指数新鲜“出炉”:1259家境内上市公司的信任度均亮“红灯”,平均信任度指数35.6。这个2004上市公司信任度指数由《经济观察报》、经济观察研究院编制,满分100。排名第一的太工天成得分为51.85,而得分最低的四通高科不足10,为9.68。这就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大块头的整体素质。 话虽是这么讲,可是今年上半年,寿险发展形势很不令人满意,各家公司都在想办法。某家公司觉得传统险如重大疾病险想象力不够丰富,把它停掉,专攻投资险;某家公司将被早产的投连险重新包装一下准备梅开二度。有专家评论:“保险公司近期集中出击投资型保险产品领域,一方面反映出其对客户需求的积极反应,另一方面则再度反映出保险产品本身开发的疲软。”其实,不是产品开发的疲软,而是对资金的渴望,销售传统险种保费来得慢,又要考虑到赔付率,操作也烦,那有投资类保险快速有效呀。当然也有不少合资公司将目光瞄准了本土保险公司没有注意到的市场:老年险、女性险、儿童险等就是长期考虑的一个结果。至于说是反映客户的需求,那是在说违心话。客户需要一种回报高、风险低的产品,回报高,起码得比银行存款高,风险低,也是不能低于银行存款。不要说咱老百姓贪心,不知道投资类保险其实也有风险的,而是保险公司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还有一件事得问问业内专家:5月份《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开始实施,据有关专家估算,年金市场规模每年可能增加1000亿元,这将为寿险业提供新的业务增长点。这增长点是保险公司资金的增长点,是资金运用率的增长点,还是客户回报的增长点?仅于本文篇幅,就不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