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宗苗

中国房地产报副主编、资深地产评论人

如何解决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迷恋?


题外话:目前,对房价问题的关注与解决,其重点在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深度迷恋。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重构与调整。如何解决?且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的观点:下一步改革的关键不在于解决财力上收的问题,而是决策权要下放(据财新传媒)。

 

  问题:中央地方矛盾多是因为中央财政拿多了吗?

  本质上的变化就是财政收入,中央财政已经由1994年分税制以前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主动局面,已经能控制住财政收入的比较大的份额。对于这样一个状况,我个人认为是一个比较好的或者说非常正确的一个发展方向,因为在市场经济当中,作为一个国家来讲中央财政必须要占到相对比较...

Read more

下关为何匆匆“嫁地王”?


下关为何匆匆“嫁地王”?

李宗苗/文

    调控台风急,媒体鸡蛋里挑骨头,中央磨刀霍霍想杀只鸡给猴看,央企退市,以上种种,似乎南京均不以为然。

    上周,一则卖地公告轰动了整个中国地产界——下关两块地光起拍价加起来就要200亿,而拍卖的时间就定在9月份。不用说别的,光就这起拍总价砸下来,就足以把南京房地产市场翻个底朝天,南京有意也好,无意也罢,已经把自己结结实实地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果不其然,全国各大媒体尤其财经媒体闻风而动,他们关心的不是政府怎么卖地,他们关心的是...

Read more

房价一抬头,将会迎来政策“当头一棒”


房价一抬头,将会迎来政策“当头一棒”

 

李宗苗(独家供稿《扬子晚报》)

 

对当下楼市行情是否回暖的分析,业界大多持保留意见,因为不确定性因素比以往多。我关心的是回暖会否延续或扩大,因为据说除了南京,全国多个城市如杭州、无锡、北京、深圳、合肥、成都等也成交活跃。在经历了8月份阶段性、局部的回暖之后,对下一波行情的判断,主要取决于以下三方面因素:

 

一是开发商会不会在市场观望情绪渐渐变淡之际趁机涨价或暴利定价,扼杀来之不易的筑底回暖行情。

2008年万科发疯降价吃了不少苦头,今年我们发现万科很低调,降价是鬼子进村,悄悄地干活。这种温水煮青蛙式降价法为多...

Read more

谁在神化“科技住宅”?


谁在神化“科技住宅”?



李宗苗《也谈“朗诗绿”》贴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7362d0100l4d6.html


 

有一位叫“楼博”的网友,对我关于朗诗战略思考的观点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他没有把《也谈“朗诗绿”》的链接附后贴出,而是在自己的贴子里选择了“复制”、“粘贴”,怕我赚点击量?吼吼。
为避免他说我“非礼”(典出“来而不往非礼也”),现将他质疑的东东一一回应(涂黑者为本苗回应):


“这样的话放在朗诗国际街区新开盘时说,或许还是合适,时至今日,而在朗诗已然布局苏州、无锡、杭州等长三角各主要区域,科技住宅的实用性...

Read more

小样,别以为开发几个项目就以为自己是“品牌”了


小样,别以为开发几个项目就以为自己是“品牌”了

 

李宗苗/文

     今天现场感受了南京人“移民自在城”的盛况。448套房,1100多个认筹客户抢。开发商很厚道,不见机涨价,不“保留”房源,全部公开认筹客户姓名、身份证号,公证人员全场公证。美中不足是“大号”中签率高了点,虽然非人为因素,但于早早交诚意金的客户而言显得有些不公平,需改进。

    一位没中签的年轻人无比沮丧:买房要是不用排队,不用碰运气就好了。我很理解,但也很无奈。在中国,碰上好房的机会不多,而租房住总让人心里不踏实。谁不想买套称心如意的房子安...

Read more

中国地产娱乐至死或认真图存


    上次写了篇东西《谁丢了谁的脸?》,提到中国房地产已被娱乐化,深圳搜房主编王方兄一句“中国地产娱乐至死”点评,一方面表明这个行业的确丧失了它应该拥有的严谨、专业、认真的态度,完全被无厘头、庸俗、胡扯所覆盖,所谓覆巢之下无好蛋,全产业链一锅端;另一方面表达了我们的一种担忧:照这么下去,会不会是死路一条?

 

    中海凤凰熙岸低价开盘,销售火爆,媒体马上一顶帽子扣上:“调控失败了”;五矿御江金城低价开盘,销售火爆,媒体马上一顶帽子扣上:“开发商资金紧张”;保利香槟国际低价开盘,销售火爆,媒体马上一顶帽子扣上:“内...

Read more

也谈“朗诗绿”


也谈“朗诗绿”

李宗苗/文

    如果说金地是奥南板块的大哥,那么朗诗就是这个板块的老二,这个朗诗别不服气,谁叫你个头没金地高大,出生时间没金地早呢。

    但是朗诗就是不服气,你老大又怎么样,你玩你的,我玩我的还行啊。可能就是这样一股子不畏权势的冲劲,成就了朗诗。

    据称,朗诗在奥体搞出科技住宅,是被逼的。这一次转战奥南,却是主动为之。按理讲,朗诗“绿街”的宣传应避轻就重,谈科技,谈三恒,但在他们的软广里,我们读到的是太多与科技住宅无关的东西。不知道,这是因为朗诗嫌金...

Read more

“移民自在城”现象之辩


未售先火,平均每天上千组客户到访,两天500多组客户交筹,“打招呼”留房的电话不断,定位精英青年的金地自在城二期售楼现场上周上演了“淡市里的一把火”——

“移民自在城”现象之辩

只有当差异化、创新型实力产品占据市场主流之时,才是业主之福,行业之福,城市之福

 

即将开售400多套房源,认筹两天交诚意金的客户即已超过500组,自开始认筹至发稿日止,平均每天大约上千组客户到访项目——南京房地产市场标杆楼盘金地自在城近日交出的成绩单让业界为之一震,闻锐地产传播创办人李宗苗接到几个咨询电话后,如是感慨:“自在城这么受欢迎,难道南京人根深蒂固的主城情节已土崩瓦解,移民新城成为不可...

Read more

回暖?


回暖?

李宗苗/文

 

   应某网络之邀做节目,议关于南京楼市最近是否在回暖。我有些犹豫,南京楼市这四个月来严重“超跌”,好些个大好项目被大势拖累,降无可降,在这么低的价格水平之上,成交放量是必然的,尽管如此,南京江北等若干个涨市时透支过度的片区,产品力不济,我就不敢妄下“回暖”的结论了——因此,我说,这是一次阶段性的、局部的回暖。

    这次调控的确伤筋动骨(有人称它“误伤”了改善性需求,它其实打的就是首置以外的所有需求),眼看好房子“破发”,却贷不到款……有一些“粪青”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