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迷恋?


题外话:目前,对房价问题的关注与解决,其重点在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深度迷恋。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重构与调整。如何解决?且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的观点:下一步改革的关键不在于解决财力上收的问题,而是决策权要下放(据财新传媒)。

 

  问题:中央地方矛盾多是因为中央财政拿多了吗?

  本质上的变化就是财政收入,中央财政已经由1994年分税制以前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主动局面,已经能控制住财政收入的比较大的份额。对于这样一个状况,我个人认为是一个比较好的或者说非常正确的一个发展方向,因为在市场经济当中,作为一个国家来讲中央财政必须要占到相对比较大,50%以上的比重,有利于中央财政控制整个的财权和财力在全国进行均等化分配,这是一个前提,必须要这样做。

  现在中央、地方矛盾那么多,有人认为是中央本身拿多了,我不同意这样一个观点,但是问题在什么地方。从财政支出来讲我们要看到这样一个变化,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地方财政支出包括了所有本级收入以外的中央全部的财力的返还和转移,地方财政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在不断的上升,现在基本的格局可以说由中央财政占全部财政支出的比重是3,地方财政是7的话,现在已经朝着二八结构变化,现在大多数的20%多一点的财政支出是在中央,70%多的财政支出是在地方。所以地方并不是说没有钱,现在关键在于转移支付制度有问题。08:52剪辑11:00

  问题: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应该如何调整?

    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为什么这么大的矛盾,关键在于中央财政在集中了财力和财权之后,中央的主管部门决策权集中得太多。集中了这些决策权之后,就给地方布置很多事情,通过各个系统给地方布置事情,下达很多指令。这些指令到地方之后一般采取二八或者三七,我给你20%的钱,你80%的来配套。这些基层政府不堪重负。关键问题在财力集中以后,事权的决策权过于集中在主管部门,而各个主管部门下达了各种事情落实到省以下,尤其到基层政府以后,根本没有办法执行。因为它财力没有办法配。在这种财力和事权失衡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迫不得已,搞土地财政,搞地方融资平台。

  我觉得下一步改革的关键问题不在于解决财力上收的问题,关键在于决策权要下放,中央主管部门不要管那么多,就把具体的方向性、规划性的做了,由地方政府自己决定他的公共服务应该怎么排序,怎么进行财力的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