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朗诗绿”


也谈“朗诗绿”

李宗苗/文

    如果说金地是奥南板块的大哥,那么朗诗就是这个板块的老二,这个朗诗别不服气,谁叫你个头没金地高大,出生时间没金地早呢。

    但是朗诗就是不服气,你老大又怎么样,你玩你的,我玩我的还行啊。可能就是这样一股子不畏权势的冲劲,成就了朗诗。

    据称,朗诗在奥体搞出科技住宅,是被逼的。这一次转战奥南,却是主动为之。按理讲,朗诗“绿街”的宣传应避轻就重,谈科技,谈三恒,但在他们的软广里,我们读到的是太多与科技住宅无关的东西。不知道,这是因为朗诗嫌金地在板块炒作上欠缺火力,还是因为觉得产品没太多“硬货”可说?

    我始终觉得,朗诗走科技住宅的路子没有错,如果加大研发,将科技住宅做到位,一条道走到黑,也能成名成家,但能不能在科技住宅之外,摸索多一条没那么“剑走偏锋”的路出来?毕竟,剑走偏锋的路走多了,对股东而言,风险还是太高了点。

 

    有说,高风险往往意味高回报,但是,对于朗诗,还是有得选的。

    第一,朗诗以科技住宅去启势一片新城,等于用一把手术刀杀鸡,很有可能鸡没杀好,刀断了;第二,注定朗诗不可能做拓荒牛,跟在别人后面混吃混喝不是个事,成本太高的事于公司经营层面而言,偶尔为之可以,经常这么干就影响现金流;第三,最早玩科技住宅的锋尚十几年就那么三两个项目在折腾,而朗诗比锋尚牛逼的是朗诗真正把科技住宅商用规模化,其在长三角的扩张一点不含糊,这将意味着朗诗的资金成本和人力成本都会比其它房地产公司高些;第四,目前地方政府眼里只有GDP没有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只有数字没有素质,只有对策没有政策,朗诗会撑得很辛苦,因为黎明前的黑暗如此的长。

    当然,据说节能减排的中国承诺已近在咫尺,朗诗马上要迎来灿烂的春天,但是,有没有人认真地算过,朗诗已经错过了几个春天?

    朗诗的人力储备、技术储备、管理储备、资金储备是否已经足以建立了高高的,外行难以进入的门槛?那一片“朗诗绿”,将来会是绿的海洋,还是万花丛中一点绿?

    这是一种矛盾,一种挣扎,建议朗诗革新业务结构,变单一的科技地产为科技住宅、普通住宅“两条腿走路”。或者,借鉴汽车制造业,创建新的普通住宅品牌,与专做科技住宅的朗诗品牌结成联合舰队攻城掠地。中国房地产的发展方向是由一线,到二线,到三、四甚至五线,朗诗不可能逆势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