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产娱乐至死或认真图存


    上次写了篇东西《谁丢了谁的脸?》,提到中国房地产已被娱乐化,深圳搜房主编王方兄一句“中国地产娱乐至死”点评,一方面表明这个行业的确丧失了它应该拥有的严谨、专业、认真的态度,完全被无厘头、庸俗、胡扯所覆盖,所谓覆巢之下无好蛋,全产业链一锅端;另一方面表达了我们的一种担忧:照这么下去,会不会是死路一条?

 

    中海凤凰熙岸低价开盘,销售火爆,媒体马上一顶帽子扣上:“调控失败了”;五矿御江金城低价开盘,销售火爆,媒体马上一顶帽子扣上:“开发商资金紧张”;保利香槟国际低价开盘,销售火爆,媒体马上一顶帽子扣上:“内部操作有诈”;金地自在城二期低价认筹,刚需火爆,媒体马上一顶帽子扣上:投资客比例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闲置税,一个无任何法理依据的东东,却被炒得沸沸扬扬,煞有介事,更有甚者,将其神化为平抑房价的“杀手锏”。银行做房价下跌60%的“压力测试”,马上,一个个屁人站出来预言:中国房价将暴跌60%。有时真搞不懂,他们到底是专家,还是演员?

 

    我们急于扣帽子,急于下结论,急于抢观点,急于出书,急于出位,急于出名,只要帽子扣上、结论定下、观点奉上,只要出了书,出了位,出了名,就OK,不顾身后骂名,不顾身份,不顾颜面。

 

    我尝试从媒体的角度去找答案,结果不出所料,几乎无媒不谈房。当越来越多的媒体别无选择地选择了谈房议房,那么关于房地产的任何话题炒作、新闻炒作、绯闻炒作,都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

 

    不约而同的是,几乎所有的媒体都不会把房地产业作为一个严肃的行业来看待,而是极尽娱乐、恶搞之能事,当中常夹带广告或个人恩怨目的。一个本应置于市场化环境下认知和讨论的行业,被迫背上了厚厚一身道德铠甲,在民众的讨伐声中尴尬前行。而且,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市场监管者、利益主体参与者、民生居屋解决者——我们的政府,还常常把祸水把火引到开发商身上。

 

    这就是我们面临的行业环境。

 

    一个高度娱乐化的行业,一个把无聊当有趣,把庸俗当潮流,把民意当赌注的行业。

 

   我们必须重整这个行业的伦理与秩序,以市场的力量。因此,我们应对那些坚持理想与专业操守的公司和个人一直心怀敬意,他们是让这个行业有尊严地活着的唯一希望。当然,他们有错误,我们也要认真地指出,帮助他们改正。

 

    我说的是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