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神化“科技住宅”?
李宗苗《也谈“朗诗绿”》贴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7362d0100l4d6.html
有一位叫“楼博”的网友,对我关于朗诗战略思考的观点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他没有把《也谈“朗诗绿”》的链接附后贴出,而是在自己的贴子里选择了“复制”、“粘贴”,怕我赚点击量?吼吼。
为避免他说我“非礼”(典出“来而不往非礼也”),现将他质疑的东东一一回应(涂黑者为本苗回应):
“这样的话放在朗诗国际街区新开盘时说,或许还是合适,时至今日,而在朗诗已然布局苏州、无锡、杭州等长三角各主要区域,科技住宅的实用性已被数千使用者所证实,再发出这样的感慨未免有点替古人担忧了。”
——“这样的话”,哪样的话?“这样的感慨”,哪样的感慨?语焉不详,只会让人云里雾里。“科技住宅的实用性已被数千使用者所证实”,证实“实用性”?不知他想表达什么,是不是想说“证实舒适度”?现在证实,过去几年证实,是否代表以后几十年也证实?“替古人担忧”?哈哈,大家可曾听闻古人住过科技住宅,反而古人更懂得善待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现代人把住宅武装到牙齿,严格来讲是对自然的一种不友好。实际上,科技住宅与低碳住宅是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低碳住宅更注重的是尊重自然,利用自然,通过种种技术手段减排。有的科技住宅走到了一种极端,不仅不低碳,而且绝对高耗能、高排放。
“更何况,朗诗所谓的科技住宅并非其独创,实是国外的先进技术的中国化处理,背后的成熟产业链早已形成,只是在中国的当下环境里,尚显新潮。有这样的基础作为后盾,消费无需担心自己会成为‘小白鼠’——小白鼠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朗诗国际街区和锋尚项目的高端业主们已经为你实践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有一女子想跳楼,“楼博”向她喊话,跳吧,跳吧,他们跳了都没事。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说中国的科技住宅用的是“先进技术”,说得太过了,“神化”科技住宅的是该网友啊。
“楼博觉得,朗诗只是在大家都用剑的时候,选择了用刀,刀的用法和威力当然和剑不尽相同,但你却不能说刀是一把‘用偏了的剑’,这样说很多用刀的刀客们会对剑客很不满。”
——偷换概念。我说过“刀是一把‘用偏了的剑’”吗?
“朗诗深耕板桥,是‘杀鸡用牛刀’吗?”
——我也没这么说,朗诗用的也不是“牛刀”。
“楼博觉得包括宗苗兄在内的很多朋友对朗诗的产品想象过于神秘化和区隔化了,其实这样的产品在技术上已经完全成熟,只是因为做的人少,少数做的人要习惯将它加上‘高端’的身份包装,才使其变得神秘。而在国外很多地方,所谓‘恒温恒湿恒氧’早已是国家规划标准。”
——该网友再次自我发挥,生生帮我和“很多朋友”“想象”了一下朗诗产品的“神秘化”、“区隔化”。我谈的是朗诗的战略选择,该网友谈的是营销之技,两个话语体系,他却要干偷换概念、自我发挥的事。仔细看他的贴子,好像“神秘化”科技住宅的不是别人,是我们的“楼博”。
“朗诗在板桥要做的,其实就是一个把科技住宅拉下神坛的过程,就像他的广告语所说‘让更多的人拥有科技住宅”
——想问下该网友:你是不是认为,朗诗绿色街区的“科技精装修”与金地自在城的精装修同属一个档次?
“宗苗兄质疑朗诗‘用一把手术刀杀鸡’,楼博要反问的却是,‘杀鸡为什么就不能用手术刀’?国宴大厨为什么就不能做农家乐、家常菜?你不能因为大家都在用绣刀杀鸡,你就习惯性地觉得杀鸡不重要,就算这样觉得,你也不能认为别人用手术刀杀鸡肯定会比锈刀耕差劲。”
——嘿嘿,逻辑乱了。大家可以对比《也谈“朗诗绿”》看看,我什么时候说过这种话,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了?
“让高科技平民化、让少数人的享受变成多数人的拥有,楼博觉得朗诗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善莫大焉。相信这是很多囊中羞涩却也希望过上一定品质生活的大众们的共同心声,既然朗诗为他们做了这件事,我们为什么不先为之喝彩一下呢。至于背后的商业考量,在商言商,朗诗没有回避,我们也无需暗自揣度,坦然面对就是。”
——“高科技”?科技住宅在这位网友的眼里变成“高科技”了!嘿嘿,该网友的每一次对科技住宅的“神化”,都透着那么点可爱之处。
“楼博觉得用几条腿走路是走路人自己的选择,本身并不存在优劣之分。做专业化还是做规模化,这是企业管理界永恒的争论话题。但不可改变的事实是,这两条道路都有成功案例,且至今屹立不倒。”
“楼博的意思是,走哪条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走好。朗诗能在这么多年、这么多城市一直坚持其专业科技住宅之路,这本身就足以证明朗诗的路走的还算不错,或者朗诗自认为这条道路比规模之路走的更顺。这是企业自身的选择,我们应予以尊重。”
——该网友认为科技住宅与普通住宅分别代表的是“专业化”和“规模化”?我晕死。
“同时,我们看到更多的客户愿意选择这样的科技住宅,更多的企业愿意加盟这样的‘低碳’大军——传闻万科、招商、龙湖最近都派出精兵强将深度调研以朗诗、锋尚等为先导的企业开发模式,并表示将‘绿色地产’写入企业的愿景,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低碳建筑,将是一个方向,一个潮流。”
——总算说了句靠谱的话。
“而最不要得是,却是左右摇摆,一切顺利就两条腿走,困难来了就换条腿走,这样造成的结果只能是两腿全部残废。而从专业化、精细化分工的地产发展趋势来看,趋精、趋专的发展商发展前景应更为优良,如万达之于城市综合体、绿城之于高端别墅,既如此,朗诗为何不能填补科技住宅商品化的空白呢?”
——楼博,你又开始乱了。哈哈,再倒。
总的来说,楼博的探讨还是不失理性的,虽然他有时逻辑混乱/不顾事实/自我发挥。谢谢他,也谢谢你的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