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曾翔

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获证券和期货从业资格。参加写作两部经济学论著和《广州百科全书》经济部分,在《江汉论坛》、《南方经济》、《股市动态分析》、《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等社会科学刊物和报纸等发表经济学论文多篇,在“和讯海融观察”的特约撰稿和独家访谈被广泛转载。历任广州市对外贸易总公司业务副科长、工商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国际融资项目经理、民安证券(原粤财信托证券)公司营业部副总经理、研发中心副总经理等职。

“类别表决机制”该不该寿终正寝?


流通股东在参与上市公司股改“对价方案”表决之后,“类别表决机制”会不会退出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舞台?证监会“4.29通知”对这一敏感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没有说会,也没有说不会。公众媒体盛传8月份管理层会出台一个比较详细的股改“实施细则”。那么在此“实施细则”中,“类别表决机制”的命运应该被终结吗?这是社会公众特别是股市的中小投资者非常关心和关注的一个重大政策决定。具有职业敏感性的公众财经媒体也会关注此项政策的进展情况。

我们认为,̶...

Read more

代理投票权引伸另类“基金黑幕”?


一、      基金投票之惑――“暗中对价”或将演变为另类“基金黑幕”?

 

日前,根据水皮先生在公众财经媒体披露的信息,长江电力的关联公司要求有关基金人士投长江电力对价方案的赞成票,条件是购买其基金份额。如果根据水皮先生财经媒体副主编的信息渠道和相关地位,情况属实的可能性比较大。这可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其结果,将在试点公司所公布的对价方案之外构成一个“暗中对价”,将与现有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构成重大的冲突,与长江电力股份公司其他公众股东的利益构成重大...

Read more

虚拟对价率与真实对价率


目前中国股市进入第二批股改试点阶段。试点的理论基础仍然是非流通股东通过给流通股东支付对价而获得全部非流通股在今后的流通权。既然如此,那么对价率就成为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讨价还价的标的物。问题是,怎么会出现虚拟对价率和真实对价率的概念呢?

 

经过研究众多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说明书”,目前的每股净资产成为衡量非流通股份总价值的重要标准。遗憾的是,从对价率的确定中看不到非流通股东真正的持股成本的数据,也看不到两类股东对公司净资产的实际贡献率的数据。已经有经济学家认为,这次的股权分置改革,本质是对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利益的重新调节和分配。如果不明确两类股东...

Read more

往事回放--设立创业板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往事回放--

  在“两会”期间,许多经济学家和地方政府官员纷份提出尽快设立创业板。最近,对有关设立创业板问题的争论非常激烈,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设立创业板是否逆国际潮流而动?二,设立创业板会不会使目前A股投资者持有的市值缩水?三,创业板与主板的资金流动会不会发生“翘翘板”的关系?四,创业板股票的流通的方式是全流通还是一部分流通和一部分不流通的“资本市场价格双轨制”?等等。


  我们最近到营业部开展客户咨询活动的时候,也做一些交流和互动,问一些客户最关心的问题。其中创业板的设立是目前他们比较担心的话题之一,为什...

Read more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程序评析:对非流通股东四个不确定,对流通股东两个不利的方面


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程序评析:
对非流通股东四个不确定,对流通股东两个不利的方面
(或者:四个不确定,两个不利于)
 
    经过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试点通知》),宣布从2005年4月29日起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5月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公布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业务操作流程。
通过对《试点通知》和“业务操作流程”的分析,结合前期对股份全流通问题进行的大量的跟踪研究(见笔者“流通股表决权再造方案――理论与实践反思”),我...

Read more

国际游资参与香港股市解析


 
民安证券 金融研究中心   曾 翔 徐国桥 徐宇科
 2004年12月

国际资本预期人民币升值、美国加息和美元贬值及国际石油价格巨幅波动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国际“热钱”快速流动,给香港资本市场带来较大冲击,也使之面临大幅波动风险。

通过分析香港股指走势,我们认为,2005年香港股市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波段性行情,注意中线投资机会。

众所周知,大量游资所隐藏的不稳定性随时可能对香港股市带来冲击,香港股市因此面临大幅波动的风险和投资机会。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全球货币市场间流动的国际投机资本,即国际游资(Hot&...

Read more

非流通股净资产定价遭遇五个理论难题


(本文发表在2004年8月21日《股市动态分析》第34期)
  
    第一,法律对股权的界定是以原始的出资作为依据的,股东一旦实施股份的出资并被公司确认,就构成对公司拥有股权的法律要件。以净资产作为底价的定价政策的法律缺陷在于:它把可能发生的法律诉讼的焦点集中于谁对每股的净资产做出了原始的贡献,而不是集中于谁对公司的股份拥有财产权。一旦发生法律诉讼,原始凭证可以清楚的表明:非流通股东的出资和流通股东的出资对每股的净资产的贡献情况是不同的。根据上海聚源数据公司提供的1273家上市公司的基础数据,截止2003年12月1日,两...

Read more

我国股市的要害问题:是股权分裂,还是同股同权?



    在对我国资本市场特征的基本认识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其中最著名的观点是认为我国股市的要害问题是“股权分裂”。过去这种观点大行其道,但它所具有的三个根本性缺陷却是相当明显的(见笔者2003年5月23日“中国股市的要害问题是股权分裂吗?――与张卫星国华等先生商榷”)。

    首先,它对股权概念存在误解,与事实不符,并由此产生对决策领域的误导。股权是一个严格的科学概念,它的核心内容为股东的投票表决权和收益分配权、剩余财产获取权。而现在中国股市的事实是,不管你是流通股股东还是非流通股股东,都享有这两项同等的权利,并没有分裂。“...

Read more

呼唤公平的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


同股理应同权,然而蜿蜒在国内资本价格的双轨之上,离散出众多ST轻骑一辈的上市公司,而此等公司正是中国资本市场上不公平的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的典型一辈。一言以蔽之,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同股同权”的制度设置是造成资本市场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被严重扭曲的根源,也是造就流通股与非流通股股东断崖式抑或云泥之别境遇的渊薮。今日,特约民安证券研发中心曾翔先生,激扬文字予以力透纸背。 >> 民安证券研发中心 曾 翔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价值规律的本质要求,解决资本价格双轨制条件下被严重扭曲的权力和利益结构的问题,是我们设计非流通股份全流通方案的正确的理论前提,是我们...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