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梁红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政治局会议传递了哪些政策信号?


  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开会议,要求抓紧研究提出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政治局会议纪要表明,政府开始重新评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尤其对海外疫情对经济影响的深度和持久性更为关注。基于对疫情冲击的最新认识,政策更明确地表示将加大纾困力度。

  会议提出,“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虽然2月中旬起政策大力推动复工复产,国内...

Read more

金融去杠杆削弱了降准的“有效性”


  周期快速走弱,迫切需要更有效的逆周期调节,以防止实际利率进一步攀升。在当前宏观与监管背景下,如果不能降低有效准备金率、引导融资成本下行、或持续扩张基础货币,信贷周期面临进一步走弱的压力。

  监管收紧、影子银行收缩、以及近期中小银行加速去杠杆可能在较大程度上抵消了2018年来累积4.5个点“名义”降准释放流动性的功效。随着2017年下半年起名义增长开始减速、叠加基础货币小福收缩,央行已于2018年初至今各类降准7次、累计下调大行操作中的存款准备金率(RRR)4.5个百分点[1] 。期间,中小银行及其他存款性金融机构操作中的、或“名义上的...

Read more

消费税改革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烟、油、车、酒四类商品贡献近99%的国内消费税,此次改革并未包括。

  10月9日国务院发布《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保持增值税“五五分享”比例稳定,调整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分担机制,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并稳步下划地方三项改革措施。其中,前两项改革措施是增值税改革的延续,第三项关于消费税改革市场较为关注。

  此次消费税的改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征收环节后移,将部分在生产(进口)环节征收的现行消费税品目逐步后移至批发或零售环节征收。二是稳步下划地方,拓展地方收入来源,增量部分原...

Read more

下半年经济增长的四个潜在“压力点”


  经历了金融条件一季度的边际宽松、二季度小幅收紧、以及5月来外需不确定性再次上升,目前宏观数据呈低位暂稳态势。然而,往前看,虽然下半年减税降费对增长仍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尤其是在企业盈利端,但增长的几个“压力点”也逐渐显现。本文中,我们将分析下半年四个潜在的“压力点”对增长的可能影响。初步结论是,四季度增长环比减速的可能性在上升——一方面这些“压力点”的影响可能逐渐上升,同时减税降费的边际提振可能在三季度后有所消退。

  “压力点”1:外需不确定性上升,增长承压。按照...

Read more

应对贸易摩擦的政策首选


  5月9日至10日,第十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华盛顿举行。磋商期间,美方将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的税率从10%提高至25%。美国贸易代表还发布301条款额外行动声明表示,受总统指示启动对其他约30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提高关税的程序。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表示,目前双方在是否取消全部加征关税、具体贸易采购数字以及文本平衡性三个问题上仍存在分歧,但双方继续保持沟通、磋商的意愿并未消失。5月13日晚间,中国公布反制措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6月1日0时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提高加征关税税率。

  两国互相加征关税以来,美国对中国加税商品的进口增速明...

Read more

这里有一个双全法:又为企业和居民添收入 又能实现降杠杆


   去杠杆的政策常常事与愿违?

  中国持续上升的杠杆率水平一直是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学者常常用债务与GDP的比率来提示中国的货币超发和杠杆率的上升,因为这一比率近三十年来大部分年份里是不断上升的。但它上升的速度并不均衡,而且与经济增速是负相关的,即在经济增速下降的时候,杠杆率的增速是加快的[1]。也就是说,中国二十年来的实践经验是不支持那些提出靠把经济增速降下来从而降杠杆的提议的。恰恰相反,1997年和2008年后经济减速的时期杠杆率快速攀升,而在2003-2007年高增长期间这一比率甚至是下降的。2017年伴随着经济企稳回升,债务/GDP比例的增速也开始明显放...

Read more

社保征管变化的潜在影响


   本月两次国常会上都强调了在社保征收体制改革中“确保社保费现有征收政策稳定”,“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显示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提出“要抓紧研究提出降低社保费率方案,与征收体制改革同步实施”,这有望预防社保征管变化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提振企业和市场预期。不过这个影响会有多大、需要降多少费率才能实现上述目标,各方有不同的测算,我们这篇报告想对此再多做一些讨论。

  社保征管变化影响几何?

  近期我们发表了两篇关于社保征管变化的可能影响及破解之道的报告,策略和部分行业也发布了对上市公司影响的报告,...

Read more

中国降税费靠什么?


   降税费的必要性与难点

  高质量地持续扩大内需必然要求降低中国奇高的“强制储蓄率”。高昂的社保费率相当于强制储蓄,会抑制实体投资和消费。世行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综合税负排名12/189,其中社保税负排名2/189。高税费叠加严征收,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不利于企业经营和投资,降低了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不利于消费,在当前的宏观背景下负面影响更加突出。对于降税费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我们在9月4日发布的报告《降税费已是当务之急——从社保费由税务部门征收说开去》以及去年12月18日发布的《中国是否有降税减费的空间?》等报告中已经做了充分的讨论...

Read more

降税费已是当务之急


   明确社保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将改变当前“双重征缴”体制的矛盾,提高征缴效率,降低征缴成本,扩大社保覆盖面,长期看有助于缩小各地社保费率和缴费基数的差异,促进全国统筹的实现。然而,如果不同步调降费率,就将被动提升企业的经营成本,减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在当前的宏观背景下负面影响会更加突出。

  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税费负担

  首先,将规范社保缴费基数。社保缴费基数一般是本人上一年工资,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并以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和60%为上下限。根据2018年《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社保缴费基数完全合规的企业仅占27%,31.7%的企业...

Read more

本次违约潮并非事出偶然


   今年2季度以来再现债券“违约潮”,引发市场关注。虽然本轮违约与2016年4月那轮在表观上有些许相似,但在成因、结构及宏观影响上有所不同。年初至今共有16只债券首次出现实质性违约,涉及债券面额144亿元。虽然目前债务违约的数量和金额不及2016年4月的“违约潮”,但较去年同期明显加快。同时,在制造业走出通缩两年后再现“违约潮”,与经济基本面走势不符。此外,与2016年不同,本轮违约多集中在民营上市公司,其中包括较知名上市公司,引发了市场对风险蔓延的担忧。云南、天津等地的资管产品亦暴露出一些信用风险。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