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关于西方文明的四个基本问题入手,对其乃“两希文明后代”之说提出质疑,论证其与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关系可用“癌症与重生”来比喻。文章先描述并分析古典文明集大成者罗马帝国的辉煌、病症和腐烂,再叙述并论证西方文明的重生、原因和结果,最后对比了古典文明与基督宗教在五个方面的对立,从而说明了古典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不同及其原因。
关键词:现代化、西方文明,基督教,罗马帝国,宗教
引言 1、今日世界的一个基本事实,是西方文明已经改造并正在继续改造全世界所有地方的所有人群的生活方式。换言之,...
作者文章归档:何光沪
摘要:本文从关于西方文明的四个基本问题入手,对其乃“两希文明后代”之说提出质疑,论证其与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关系可用“癌症与重生”来比喻。文章先描述并分析古典文明集大成者罗马帝国的辉煌、病症和腐烂,再叙述并论证西方文明的重生、原因和结果,最后对比了古典文明与基督宗教在五个方面的对立,从而说明了古典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不同及其原因。
关键词:现代化、西方文明,基督教,罗马帝国,宗教
引言 1、今日世界的一个基本事实,是西方文明已经改造并正在继续改造全世界所有地方的所有人群的生活方式。换言之,...
对大会的这个话题,相信大家深有感触,甚至为此痛心疾首。我们开会的这个会场,位于人民大学的“明德楼”。大家知道,这个名字源于“四书”里面《大学》的首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亲民”也作“新民”。“新民”,就是改变人心,让旧人变成新人。
我讲三点。第一点,今天的话题是“现代中国道德”,我想讲它腐烂的病根。第二点呢,讲现代中国道德康复的药方。第三点,讲现代中国道德建构的能量。
...
一、理论回顾
关于宗教对话的问题和历史,我在三年前曾依据手头的资料作了一个简略的叙述。[1]现在,我想根据手头的资料,专门就宗教对话的理论思考,作一个简略的考察。
如果以1893年在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宗教议会”作为现代世界宗教对话开始的标志,[2]我们可以看到,一百多年来,就宗教对话进行了最多的理论探索和理论思考的,还是基督教方面的思想家。姑不论19世纪末叶兴起的强调客观立场和科学方法的比较宗教学,为宗教对话造成了一种有利的学术环境,而这门学科的产生基本上是一批基督徒学者在学术上努力的结果。也不论从20世纪初期开始的基督新教的普世运动,到20世纪中期...
我的专业是宗教学,现在我来讲宗教话题,标题是《宗教: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分三点讲。
一、正能量与负能量不能一概而论
正能量、负能量是一个设问,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宗教与文明有密切的关联,因为它是文明的精神、灵魂、核心。因此,东亚文明叫“儒家文明”(其实不准确,即使只讲中华文明也还有别的学派影响很大,如法家、道家),南亚文明叫“印度教文明”,中东文明叫“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叫“基督教文明”等等。所以宗教确实有很大的能量。但所谓“正能量”、“负能量&r...
我们的人心,有太长的时间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狭义的而不是广义的理性。其结果,是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
信仰是超越对象的,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
蒋保信采:
要达成“共识”,就不要过于坚持自己独有的特色
蒋保信:您是“牛津共识”的发起人之一,也是共识文本第一稿的起草人。而在参会学者最终共同签署的“牛津共识”文本里,看不出各派的独有的主张和特色。那么,与这最后的文本相比,您起草的第一稿,有何特色?在那几天的会议上,各派学者对您起草的第一稿,分别有哪些不同意见?
何光沪:你说“牛津共识”没有各派独有的主张和特色,这是对的。大家是有意识这样做的,各派学者既然想达成共识,就不能强调自己独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