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近十多年以来,中国大陆各地自发形成了草根民间社会与民间儒学的再生运动。民间儒学是儒学灵根自植、重返社会人间的文化思想形态,使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等核心价值进入寻常百姓之家,成为老百姓的生活指南与安身立命之道,安立世道人心。民间儒学,也可以理解为在民间、在日常生活世界里的儒学,或民间办儒学,即民间组织推动的儒学。现代儒学既包括乡村儒学的重振,又包括城市儒学的建设,即是使中国文化的基本做人做事之正道,即儒家仁义之道,透过广大城乡的家庭、学校、社区、企业、机关等现代公民社会的组织形式,通过冠婚丧祭之家礼等宗教性的仪式,在每个国民的心中扎根。民间儒学是多样的,它与各宗教的活动,包...
作者文章归档:郭齐勇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际中国哲学会副执行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暨学术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等。曾被邀请为美国哈佛大学和日本关西大学的访问学者,德国特里尔大学和我国台湾政治大学的客座教授。
评论
2 views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
评论
编辑推荐
1 views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质
中国哲学的创造转化
有没有什么一般“哲学”、普遍“哲学”?黑格尔自认为其哲学是普遍的、圆满自足的,是“绝对精神”的展现。今天我们有的专家不承认“中国哲学”或“中国有哲学”,其中有的人的理据是“哲学只有一个”,他们把近代以来的欧洲哲学(或者将其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作为普遍的哲学,以此作为“哲学”的唯一范式,因而不承认非西方的族群有哲学。
其实,哲学是关于宇宙、社会、...
孔孟之道的恒常价值
评论
编辑推荐
1 views
“五四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孔孟之道的名声似乎不太好。我们生在甲午战争以后的中国,把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落后挨打完全归咎于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因此总觉得孔孟之道是落后保守的,是和现代没有现象相干性的死亡的东西。是不是这样呢?
什么是孔孟之道
孔孟之道讲到了仁爱。
中国文化非常平易,百姓日用而不知。在一定意义上,中国文化是由很多代母亲传承下来的。先母在世时文化程度不高,但她抚育了我们七个兄弟姊妹,她给我们的主要是身教。一代一代的母亲教我们怎么爱人,怎么工作,怎么尽职。儒家文化就是在百姓日用不知的过程中传承下来的。孔子讲...
墨儒两家之“孝”、“三年之丧”与“爱”的区别与争论
评论
1 views
先秦儒墨两家同源,在诸多问题上又有着严重分歧并展开辩论。两家都肯定孝敬父母;墨家直接从“互利互惠”“回报”的向度讲“孝”,儒家则不然;“孝”在墨家是“兼爱”系统中的一环,在儒家则是“仁爱”系统中的一环。墨家批判儒家主张的厚葬久丧对社会生产与人的生活造成损害,浪费资源。儒家则从人的真情实感与人文价值出发,认为在制度上规定守丧的仪节规范,有助于人性、人情的养育与社会风气的淳化。墨家主张“爱无差等”,批判社会不公及爱的不周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