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徐高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降息是无奈的选择


 

  • 2023年6月13,人民银行宣布将7天逆回购利率从2.0%下调至1.9%。此次7天逆回购利率的下调被市场解读为人民银行“降息”,因而让债券价格明显上涨。
  •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路径的阻塞情况相当严重,同时债市杠杆交易水平又创出了历史新高。此种情况下,就算将7天逆回购这样的短期政策利率降到零,实体经济也未必能比现在好多少,但金融市场里大概率会形成杠杆交易撑起来的大泡沫。
  • 此次降息是个无奈的选择,是在其他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迟迟未能推出时,经济下行压力倒逼的无奈之举。在降息之后,市场预期的是债市牛市(对应经济疲软),而非经...

Read more

金融危机爆发概率不高


  从今年年初至今,新冠疫情已经在多个国家渐次爆发。从新增确诊病例数来看,中、日、韩的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伊朗的疫情也开始好转。但欧洲国家和美国的疫情仍在扩散期,发病人数还在上升过程中。由于各国面对疫情的态度和应对政策不完全相同,疫情的发展前景仍高度不确定,从而让经济前景变得不可捉摸,引发了全球市场的恐慌情绪。

  今年2月下旬以来,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了恐慌,令股票价格大幅下挫。目前,美股已经从今年2月中旬的高点下跌超过30%,衡量市场恐慌情绪的VIX指数更是突破了2008年雷曼倒闭后的高点,从而引发了市场对金融危机爆发的担忧。

  尽管当前美国股市的波动状况已接近了2008年次贷危机时...

Read more

分省数据中的疫情走势信息


  目前有必要考虑转变疫情防控的策略,把非常经济状况下的疫情防控逐步转换为正常经济状况下的疫情防控。所谓非常经济状况下的疫情防控,就是以对经济活动、人员流动的全面抑制来为防疫创造条件。停工、停学、封城,都在这样的疫情防控措施之列。

  分析疫情未来走向,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回答:第一、目前疫情在全国各地的发展主要是武汉输入型,还是本地感染型?第二、春节之后的返程潮会不会带来疫情的第二波爆发?要回答这两个关键问题,需要借助分省的病情及迁徙数据。

  数据给出了3个结论:(1)在湖北之外的全国广大地区,疫情仍主要属于武汉输入型,本地感染型的倾向还不明显,疫情走势整体平稳;(2...

Read more

利率市场化改革兵出子午谷


 201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9〕第15号公告,宣布将改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形成机制。这一改革可被类比于魏延向诸葛亮提出的“子午谷之谋”, 是在常规货币政策传导的“大路”之外,打造货币政策传导“小路”的尝试。

 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路径是“中央银行——银行间市场短期政策利率——金融市场中其他期限和品类的利率——银行存贷款利率”。但这条货币政策传导的“大路&rd...

Read more

金价的逻辑 从货币到商品


   黄金是一种性质优良、用途广泛的金属。人类社会对黄金的需求主要来自珠宝首饰,其次是私人投资。黄金供给主要来自矿产金。再生金作为黄金市场上的第二大供给来源,起到了金价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因为两个主要原因,世界已经不可能重回“金本位”:(1)黄金存量增长率过低,重回金本位将带来长期通缩;(2)重回金本位将让全球经济落入到现在欧元区正碰到的麻烦中。

  分析金价运行的逻辑,需要跳出将黄金看成货币的误区,而要将黄金看成一种有避险属性的大宗商品。金价运行的分析框架可以简单总结为:顺周期的大宗商品价格决定金价长期中枢,逆周期的避险属性决定金价对中枢的偏离...

Read more

A股的季节效应


   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季节效应”,我国A股市场也不例外。所谓“季节效应”,也叫“月份效应”,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年中随季节(月份)变化而规律性变化的现象。A股市场中的季节效应可以很容易地从股指变化中看出来。我们选取万得全A指数(几乎包含了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一个股价指数),计算了它在一年12个月里,每个月的平均涨幅。计算的时间窗口是从2005年到2018年的这14年。计算的结果显示在图表 1中。图中的深色短横线表示在这14年中,对应月份的万得全A指数月涨幅均值;图中浅色竖线标明了均值上下一个标准差的范围。这个...

Read more

变局者科创板


   “科创板”定位为支持我国“新经济”的发展,是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之国家战略在资本市场的体现。随着全球技术和产业的变迁,“新经济”公司已经站在了全球企业界的巅峰。不过,我国国内资本市场却因为种种原因,并未完全赶上这股浪潮。这一方面使得我国资本市场对“新经济”公司的支持力度偏弱,另一方面也让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者分享“新经济红利”的机会减少。这一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痛点”,也是“科创板”发展的机遇所在。&ldqu...

Read more

中国当前面临的真正约束是思想上的约束


  谢谢建光总的邀请,很高兴过来跟大家学习和交流。下面我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之前很多观点谈到我国面临的财政约束和货币约束。但在我看来,中国当前面临的真正约束是思想上的约束——思维受限,划地为牢,人为使得经济局面很被动。我用三个故事来说明这一点。

  第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盲人摸象”的故事。一头大象,有人摸起来像柱子,有人摸起来像墙,有人摸起来像蛇,都很片面。在中国经济中,我们经常也能看到这种片面的分析,并尤其表现在对中国地方债的看法上。

  我们加总了总共2175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数据,发现这些融资平台在2017年的平均总资产回...

Read more

中国经济就像自行车 速度越低平衡起来越困难


  之前很多观点谈到我国面临的财政约束和货币约束。但在我看来,中国当前面临的真正约束是思想上的约束——思维受限,划地为牢,人为使得经济局面很被动。我用三个故事来说明这一点。

  第一个是大家都知道的“盲人摸象”的故事。一头大象,有人摸起来像柱子,有人摸起来像墙,有人摸起来像蛇,都很片面。在中国经济中,我们经常也能看到这种片面的分析,并尤其表现在对中国地方债的看法上。

  我们加总了总共2175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数据,发现这些融资平台在2017年的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只有2%,而同期它们发债的票息率平均起来有5.8%。看上去,融资...

Read more

去杠杆的旧误区与新思路


   去杠杆是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旨在抑制我国经济中债务的过快增长,以增强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不过在2018年,去杠杆政策并未取得预想效果,却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副作用。去杠杆政策效果不彰的主要原因是在政策施行过程中陷入了过于注重杠杆率分子、以及过度收缩信用扩张等几个误区。进入2019年,有必要反思这些误区,采用更符合实际的新思路来指导去杠杆政策。这样方能最终达成构建长期健康经济增长之目标。

  1. 事与愿违的去杠杆

  在2016年全面启动的“供给侧改革”中,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五大政策任务。其中,去杠杆的矛头直接指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