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梁军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振兴粤东西北,国资应有所为


  (原文发表于2013年9月28日《南方日报》第九版)

  当前广东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非振兴粤东西北莫属。

  省委、省政府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将在未来五年统筹安排6720亿元资金支持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其实在今年初,省委、省政府召开关于全省加快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就已经作出以加快推进以粤东西北交通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工作部署。包括八大工程、21大项共460个项目建设,预计完成投资1.41万亿元。振兴东西北,再造新广东,清晰地勾勒出胡春华同志主政南粤的经济路线图。

  在这个全社会一致赞同的决策里,其实隐含着一个被忽略的重大...

Read more

如何解读中石油腐败窝案的警示意义


 (原文发表于2013年9月11日《南方日报》第二版) 

  果不其然,近期曝出的中石油腐败窝案,成为对国企一直持否定态度的政见群体投向对方阵营的重磅炸弹,以及借此向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言,要求进行“更彻底的”市场化改革的绝好素材。

  通览近期的媒体评论,有一种观点相对集中、曾似相识的解读范式。其大致脉络是:国企政企不分、垄断得利、与民争利,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国企的腐败是制度性尤其是产权属性决定的——这种制度性缺陷是国企本身无法克服的——必须加快推进产权制度上的...

Read more

“南京国企退房令”的市场化悖论


  在国企改革大方向未能取得完全性理论共识的环境下,最担心的就是地方政府单兵冒进,行差踏错,导致盲目的跟风仿效。

  如今这种担心成为现实。近日,南京市委、市政府以转发文件的形式,用行政手段明令市属国有全资、控股房地产企业及参股房地产企业,最迟于2014 年 6 月底前完成退出一般商品房开发领域工作。

  这道被媒体解读为“南京国企退房令”的行政指令,即时获得市场的一片溢美之词。南京有关部门也从最初几日的战战兢兢转为今日的津津乐道,津津乐道于其夺得了全国“第一”,津津乐道于其所为“厘清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Read more

正确理解和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原文载于2013年5月26日《南方日报》)

    企业社会责任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共同产物,是一切经济活动理应恪守的主流价值观。不管是在什么样的经济体制和社会环境下,也不管是怎样产权结构的企业组织,都应该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当然,企业社会责任本身具有及其丰富的内涵,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对此有一定出入的理解,会产生不同的标准与规则。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演化成排斥商业竞争对手的工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Read more

《广州的天空,我们的天空!》


         文章有一点长,是我自己一个一个字打出来的。是我自己的感想,没有做任何拼凑或链接。如果您想汲取正能量,那您就慢慢看,看完以后帮着转发。如果您看了标题大致知道了内容,没耐心看下去,也请您转发。把它转发到让所有广州人都能看到,甚至让所有中国人都能看到。那样的话,我们的天空将会变得更蓝,更清澈透明,更有中国梦的色泽!
 

        写这篇短文,我憋了很久。
    &n...

Read more

厘清基本概念是取得改革共识的前提——兼与余丰慧先生的“国资监管大方向”观点商榷


  近日,余丰慧先生在媒体上发表《向市场放权的国资监管大方向不能变》。该文针对国资系统酝酿中的“大国资”体制,提出了“有悖于向市场放权的改革思路”的质疑。

  遗憾的是,该文所持的论点和论据,与此前沸沸扬扬的所有批评国企改革的论点和论据,惊人相似,如出一辙。其中的逻辑硬伤和常识错误,十分低级,惨不忍睹。

  余先生认为:“抓大放小”的所谓“抓大”,就是中央即国资委集中精力管好百余家大型央企;“放小”,就是对于地方政府中小型国企由地方管理,中央各部门的中小型国...

Read more

深刻理解国企发展事关国家基本经济制度


  (2013年4月3日发表于《南方日报》第二版)

    从去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到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改革建言的高产期。各阶层代表和理论流派,争相发表政治观点和改革建议,呈现出充分民主、共商国是的良好局面。其中,关于国企改革的议题最为激烈,分歧也最明显。

    经过梳理与归类,可以将上述观点与建议分为两大类:发展(或规范)国企和消灭(或限制)国企。然而,这样的分类又不能准确地反映各种政治观点的真实诉求,其中存在相当多的理论交叉和路径重叠。比如...

Read more

“大国资”:保障民营资本发展的外部市场环境


  有人担心在“大国资”体制下,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将更加难以生存与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会更加扭曲。所以,中国的市场经济道路应该削弱国资的能量,乃至令其彻底退出市场,这种观点是对所谓经济自由化与全球化的误读。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深入解析当今世界经济及政治格局,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来就没有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

  换言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从来就不是“自由”、“自动”、和“自我”的,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事例不胜枚举。一国的经济发展...

Read more

“大国资”是市场体制的必然选择


   (原文发表于《中国企业报》2013年1月8日第33版)

    

      在国企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近些年国企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的所谓“国进民退”期间,社会上对国资和国企存在许多误解和偏见,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认为国企的存在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相违背。因此,要限制国企的存在和发展(如“笼子理论”),或者提倡加快国有资产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步伐(如“与民争利”论...

Read more

“大国资”构筑无可争辩的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原文发表于中国企业报》2013年1月8日第31版)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是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要求。
    构建“大国资”体制的一个主要任务目标,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