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下行调整周期。中国资源环境约束与工业化进程的矛盾,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匹配的矛盾,使得传统竞争优势减弱,严重制约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而过于依赖比较优势则会使中国对外贸易在新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呈现三大问题,一是发展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易引发贫困化增长;二是强调静态贸易利益不利于技术的进步和制度的创新;三是数量化规模扩张易招致国家经济的结构性风险。因此,以比较优势为导向的战略已不适合中国对外贸易新形势的需要,应在巩固和提升传统竞争优势的同时,积极挖掘优势要素潜力,培育特色、创新、活力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外贸竞争优势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贸易往...
作者文章归档:张莉
外贸转型升级不宜轻视劳动密集型产业
2012年欧美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和相关保护措施,使占据国际市场最大份额的中国光伏产业遭受了灭顶之灾,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70%以上的光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中国光伏产业重新整合,以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取代量能扩张型发展模式已势在必行。光伏产业的教训也给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敲响了警钟,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何去何从成为困扰政府和企业的一大难题。
产业何去何从成难题
相关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服装、纺织品、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箱包和玩具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共出口4188.9亿美元,增长8.6%,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0.5%,较...
进口也可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
由于发展中国家通常会采取“出口导向”型贸易发展战略,因此容易形成“重出口,轻进口”的贸易格局。而发达国家二战以来大多实行的是自由贸易政策,政府对出口和进口都不加干预,进口与出口都由市场来调节。事实上,进口对一国的贸易结构调整也是具有积极作用的。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改变了长期以来实施的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实施出口与进口并重发展战略,在努力保持出口平稳增长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进口。2011年,中国进口规模达到1.7万亿,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市场。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表示,“中国加强进口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战略,未来仍大有...
中国外贸应避免“路径依赖”
中国对外贸易要尊重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做到“三个转变”和“三个突破”
“路径依赖”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类似于惯性,指人和事物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在经济领域,“路径依赖”现象也很普遍。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9.4%,进出口年均增长16.1%,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一势头发生改变,GDP减速,进出口增幅降至10%以下,虽然这一调整是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但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低速增长也是对中国外贸的一种自动防护,因为小幅波动、...
加工贸易"双降"的背后
加工贸易曾经占据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金融危机以来却呈现年年失重的态势,2011年更是出现了增速和占比双降的局面。其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哪些问题?
加工贸易曾经占据我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金融危机以来,却呈现年年失重的态势。2011年,我国加工贸易继续呈现双降趋势。一是增速下降,1月~11月,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1903.8亿美元,同比增长13.4%。其中,出口7611亿美元,同比增长13.6%;进口4292.8亿美元,同比增长13.2%;进出口增幅较2010年减少了13.6个百分点。二是占比下降。1月~11月,加工贸易进出口占我国对外贸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