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范必

经济学与公共政策学者,中国国务院研究室副司长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随着“供给侧改革”腾空出世的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以及科技创新这些生产要素从供给层面去分析,就会发现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寻租活动猖獗,抑制了生产要素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这正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深层原因所在。

现代市场体系,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要素市场基础上,西方古典经济学早已认识到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现代经济学中,生产要素已成为一个基本范畴,覆盖了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一般认为其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四种要素。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信息、管理等也被纳入了生产要素。

传统...

Read more

对中国核电安全发展的思考


  一、确保核电安全必须采用先进技术

  从表面上看,福岛核事故的起因是九级特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是不可抗力造成的。但国际原子能机构认为,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关键是要采用先进技术与进行科学的管理。因此,对核事故原因分析,不应停留在自然灾害层面,而应当从核电站安全系统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刻反思。

  造成这次福岛核事故,有企业应急措施迟缓、政府监管和反应不力等原因,但从根本上看,能动型安全系统失灵是主因。按照核电站的运行规则,出现事故后首先要实现停堆,然后将堆芯余热导出,这是确保核电站安全最关键的一步。如不能及时导出余热,就会发生堆芯熔化,严重的会引发爆炸、泄漏。在解决余热导...

Read more

经济转型、民生与亚洲经济合作


  4月2、3日我参加了博鳌亚洲论坛,在这里谈谈对中国领导人在开幕大会主旨演讲中涉及几个问题的看法。

  关于经济发展重在转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其主攻方向是经济结构调整,而城镇化、工业和农业现代化又是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我们也称为“三化并举”或“三化同步”。

  首先来看城镇化。去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这是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1000多万人要进城就业,对经济发展有巨大拉动作用。城镇之于农村,对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更高...

Read more

培育中等收入群体与扩大消费


  媒体和公众往往关注最有钱的人,也关注最穷的人,就是对中等收入这个群体关注得偏少,而这一群体恰恰有着最大的消费能力和市场潜力。在博鳌亚洲论坛“亚洲中产阶级的兴起于消费变革”的讨论中,我谈了以下几个观点:

  哪些因素会影响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

  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有赖于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制度安排,包括人口自由流动、良好的创业环境、公平的教育制度等。这将有助于社会各阶层间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使低收入群体经过努力有机会上升到中等收入群体。

  中等收入者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

  中国正在加快经济转型,...

Read more

煤电联营难以解决煤电矛盾


  煤电矛盾是影响我国经济生活的一个突出问题,其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电煤涨价、电价滞后、电企亏损、调价艰难、反复出现”。煤电矛盾从表面上看是煤炭与电力的价格冲突,很多观点认为,通过调价、生产调度和产业结构调整是可以解决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就是煤电联营。

  煤电联营的由来与现状

  我国煤电联营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煤炭建设项目中配套安排了一些小型煤炭坑口电厂。七十年代,煤炭行业中开始形成以煤矿为基地,煤、电、路综合开发的发展思路,出现了大屯煤电公司的开发经营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鼓励下,不少老矿区为了扭亏为盈,先后办起了一批小电厂。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