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 年启动公立医院改革以来,我们一直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一个尴尬的局面是,中央在等地方的经验,而地方在等中央的政策。
在中央的指导方针下,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创造了神木、子长、高州、菏泽等诸多医改模式。当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策环境差异较大时,通过自下而上的探索形成改革政策,不失为一条可行路径;但当各地问题趋同时,如“以药补医”机制的存在、政府投入不足等,地方的改革探索就显得价值寥寥。
而当今的公立医院改革正属于后者。因此,唯有建立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并推动地方的坚决执行,新医改才能取得最终...
作者文章归档:庄一强
三年医改三大不足、四个误区、两个建言
我更愿意以香港人、学者和第三方的角度对医改进行评论,这样就会更加的有价值。三年医改三大不足、四个误区、两个建言。
三大成绩,第一个新农合和医保的覆盖,覆盖率的增加和筹资水平的增加,绝对大大改善了支付的问题。
第二对县级医院的重视,对县级医院发展的支持和扶持。中国医院有四个层面,最高的是省部级医院,第二是地级市的医院,第三个层面是县级医院,最低的是乡镇卫生员,广大的农民他们可能一辈子最高就去到县医院,最后在县医院中去世,这是非常重视的,也是医改大的成绩。
第三,对基层医院,主要是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院的投入,基本药物实现了收支两条线,里面也存在问题,乡镇卫生...
公立医院比例应降至50%-60%
上世纪50年代末,国家收回全国医院所有权。此后近30年间,中国大陆只剩下公立医院一种所有制形式,由国家统一拨款建设并管理运行。
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步允许民间及外资投资医院。与公立医院概念对应,本应被称为私立医院的机构,被冠以一个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特色的名称——民营医院。
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拓宽了医疗服务的筹资渠道,利用社会资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医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为政府承担和缓解卫生需求的压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新医改启动以来,民营医院的发展获得了新的机遇。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
顶层设计慈善医疗体系
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我国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推行免费医疗。那么,全面推行医疗体制市场化对中国医改又是否有借鉴作用?各种医改模式在我国医疗体系中应当占据什么样的比例才是资源最优化?
引入私立非营利医院
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呈现出了高度多元化的特征,多项研究报告显示,在各地的实践中,公立医院为主的、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并存,以及民营医院为主的组织模式都是普遍存在的。
遗憾的是,当前我国政府对公立医院管理的主要精力放在微观层面,对医疗服务机构的性质认识和管理不够,同时也缺乏一系列手段进行行业监管。即使各地医改模式不断涌现,作为宏观指引的医院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却被忽...
偏“公”忘“私”,医疗体系结构失衡
医疗市场的多元所有制结构中其实并不存在一种最优的单一体制。
2011年,新医疗体制改革进入收官之年。此轮医改强调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却忽视了除公立医院以外的其他辅助部分的重要性。
公立医院垄断态势
《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9年,我国政府所办的公立医院比例占到81.6%,民营医院所占比重很小;公立医疗服务机构床位数占绝对优势,民营医院床位占有率不到12%。显然,现阶段,公立医院是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大部分医疗服务,这种情况与英国、法国、丹麦以及英联邦国家相似。虽然新医改方案提出“鼓励社会资本办医”,过去两年...
投资医疗 战略为先
根据新医改方案,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因此,医院的工作任务将愈发繁重。同时,随着人民卫生需求的提高和我国医改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医院行业将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上述政策支持和人民需求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们开始考虑投资医疗卫生行业,特别是投资兴办医院。但投资的结果如何,往往在投资决策之初就决定了。
做一个战略投资者
不同的身份背景,决定了医疗行业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投资收获,甚至投资结果。现有医疗行业投资者的身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第一种是财务投资者。顾名思义,此类投资者并非医疗行业出身,他们对医疗行业或许并不十分熟...
基层医院会员管理手法探讨
基层医院会员管理的开展,是一项非常有利于病人以及医疗机构发展的举措。但我们现在所说的基层医院会员管理,不像是我们日常所见的商超、药店的会员管理,那些会员管理大多是以价格优惠,积分赠送为卖点,吸引顾客留在自己的店里。
医疗机构的会员将更为复杂,远非简单的将患者的资料归纳到资料库里。事实上,这种程度的会员管理事实上一些比较有规模的医院已经在执行了,基层医院的会员管理,应该有更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会员”能够留下来,为你带来更多的新的顾客,使医院经营更为强大,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设立健康档案,进行病友管理
建立患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