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环比折年率达到了3.5%,这是近年来日本经济表现较为出色的一个季度。虽然这一数据并不意味着年度增长率能达到3.5%,但它还是使“安倍经济学”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上台伊始,安倍就公布了其政策大思路。在设定2%的通胀率目标后,安排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本专栏1月初分析指出,单纯的财政货币刺激只能收到短期效果,无法解决日本经济根本性的问题,只有力度足够大的结构性改革才可能重振日本经济。现在,安倍内阁已经作好准备,将射出宽松货币和宽松财政之后的“第三支箭” &mda...
作者文章归档:黄小鹏
靠什么抵挡经济减速
本专栏上一篇文章指出,不应该将“人口红利”强调到不恰当的程度。大量事实表明,人口红利的存在并不必然带来经济高增长,即人口红利不是高增长的充分条件。也许有人会问,不是充分条件,总该是必要条件吧!
欧债危机的性质与欧元的未来
2009年12月,评级机构调低希腊主权债券评级,揭开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序幕。在随后两年中,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受到来自欧洲的冲击,欧洲主权债务问题更成为今年以来金融市场最主要的风险源。
第一次真正货币区危机
欧债危机尽管被冠以债务危机的名称,但就其实质,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债务危机。欧元区的公共债务/GDP和赤字/GDP两个指标在全球三大经济体中最低。负债率和赤字率更高的日本和美国,市场相对平静,即便是今年8月标普降低美国主权债务评级,也仅对金融市场造成微不足道的冲击,自此以后,10年美国国债收益率一直停留在2%左右,其间的9月下旬美联储宣布实行“扭转操作...
香港住房保障无法学 不能学不必学
本专栏的上一篇文章《香港住房体制的精髓是什么》,介绍了香港住房体制的运作,并将这一模式的精髓归纳为规划科学精妙、法律严明、管理精细,那么,香港这套模式能移植到中国内地吗?
从植物学的角度看,移植能否成功与移植技术有关,但起决定作用的是气候和土壤,技术可以学习,气候土壤则无法改变。如果因为技术原因导致移植失败,应该继续学习直到成功,否则就是因噎废食。如果是气候和土壤问题,就应该果断放弃,而不能再继续折腾。
如果超越单纯的良好愿望,冷静地分析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及其差异,我们会发现,香港住房体制内地无法学,不能学,也不必学。
至少有如下几个...
香港住房体制的精髓是什么
最近房价开始实质性松动,加上总理最近在房地产问题上措辞发生转变,人们对住房问题的焦虑情绪大为缓解。多年来,救火式的房地产调控消耗了人们的大部分精力,关乎中国房地产市场长远发展的住房制度问题的分析和辩论,则非常不充分。在房市由喧嚣到冷静后,是深入讨论中国住房体制这一基础性问题的时候了。
1998年房改在全国推行以来,中国对住房体制进行过反反复复的探索,也忽而欧忽而美、忽而东忽而西地借鉴或模仿过他人的一些经验,在这种病急乱投医状态下,始终未找到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模式。媒体上不乏对德国、新加坡、香港模式的介绍,学习香港模式的呼声非常高,但对适用性却分析得很少。如此这般,又怎能在博...
怎样降菜价才是正道
截至目前,中国通货膨胀主要体现为食品价格飙升。擒贼先擒王,上半年至今,为了把菜价压下来,政府部门可谓费尽了苦心。今年4月份,山东一位菜农因亏损自杀的消息,将人们关注的焦点引向了流通环节,但是,很多不明就里的人凭着非常不可靠的直觉,将罪责推给了流通商人,以为是他们哄抬了物价,导致民不聊生。然而政府更清醒一些,将着力点放在降低物流成本上,绿色通道之类的政策陆续推出,不过,效果似乎仍不明显。随后的政策,有所谓的“农超对接”,意在甩开流通中批发环节的“盘剥”。最新的、比较吸引眼球的措施,则是深圳及其他一些城市推出的流动卖菜车。据报道,深圳市计划...
中国也需要一场里根革命
上半年,中国资本市场一直在通货膨胀的威胁下萎靡不振,下半年又为经济增速下滑企业盈利增速暗淡而苦恼。股市的糟糕表现,只不过是中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黄金组合日益远去的一种映射。
虽然中国政府多年前就将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定在8%这一相对保守的水平,但由于强劲的潜在增长率,实际增长率长期远在8%之上,并未导致通胀失控。特别是2003年~2006年的黄金组合,更是让人怀念。随着人口红利在2010年彻底消失(人社部统计显示,中国劳动力市场从2010年开始进入持续的供不应求),增长乏力通胀难消的“狗屎组合”开始成为经济运行的常态,尽管笔者不认同用滞胀一词...
从里根革命中借鉴经验提高经济长期增长潜力
上半年,中国资本市场一直在通货膨胀的威胁下萎靡不振,下半年又为经济增速下滑企业盈利增速暗淡而苦恼。股市的糟糕表现,只不过是中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黄金组合日益远去的一种映射。
虽然中国政府多年前就将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定在8%这一相对保守的水平,但由于强劲的潜在增长率,实际增长率长期远在8%之上,并未导致通胀失控。特别是2003年~2006年的黄金组合,更是让人怀念。随着人口红利在2010年彻底消失(人社部统计显示,中国劳动力市场从2010年开始进入持续的供不应求),增长乏力通胀难消的“狗屎组合”开始成为经济运行的常态,尽管笔者不认同用滞胀一词...
M2修修补补事小政策框架调整事大
央行不久前透露,正在研究覆盖范围更广的货币统计M2+。央行指出,目前广义货币M2统计比实际状况有所低估,研究统计M2+是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金融市场的最新发展。
1990年代中后期中国货币政策基本框架搭建起来后,完善细节的努力一定在进行,这种努力在今年更加明显,年初正式公布了社会融资总量统计,推出M2+可视为一个新的努力。这一努力的直接诱因来自最新M2统计数据,8月份 M2同比增速降到13.5%,这不仅已落到目标之内,而且创下2004年10月以来的新低,如果单纯地以这个指标来看,当前的货币紧缩已经过度了。为了避免误导,央行主动提醒当前M2的失真。
事实上,最近两年来...
货币政策应该与食品价格直接相关
有一个笑话,说的是假如两男一女遇到风暴后漂流到一个孤岛,不同国家的人分别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如果这三人是英国人会……,如果是法国人会……,泰国人、新加坡人、台湾人又会……(为政治正确计,以上省略300字)。最后,你猜如果是这两个男的是大陆中国人会怎样?答:这两个男人对如何争抢美女兴味索然,却每天一人拿着一份报纸,在研究宏观调控政策什么时候放松。
这个笑话对近年来资本市场偏执性地关注所谓“政策拐点”现象,讽刺得够辣,够到位!
说到赌所谓的政策放松时间点,恐怕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