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吴昊然

电子商务主管

中国当代艺术和全球化景观的合谋


   与整个艺术界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关系的是中国雕民。

  中国雕塑家的有效性一方面体现在对中国都市化进程的追认和追捧,雕像进入公众视野和城市空间:花园、街心、广场、美术馆、商铺、展览会;另一方面在 20年来艺术前沿的演进中,雕塑装置化、雕塑波普化、女性主义、卡通艺术、新历史主义、达达主义、极少主义、抽象主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全都有所反映。

  对于中国雕民这个群体而言,经历了80年代思想形态的启蒙、90年代商业形态的启蒙和21世纪的全球化启蒙,他们逐渐形成各自领域,投奔于不同方向。

  从198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当代雕塑至今不过二十个年头。向京的判断是,&ldqu...

Read more

当代艺术与市民无关?当代艺术是“瞎胡闹”?


   最近好几场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或艺术节与市民高调见面,当代艺术似乎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的谈资。比如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的“第六届北京买得起艺术节”,参展作品均待出售,定价从几百元到两万元人民币不等。主办方的意愿是让中国当代艺术真正走近市民,并引导市民走上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之路。

  在部分市民眼里,当代艺术是“瞎胡闹”,画里面的人都怪怪的,即便画的是风景,也是那么难看,这难免会让市民对当代艺术产生反感或排斥的心理。不可否认,中国当代艺术中确实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但当代艺术并不都是难看的或怪怪的。顾名思义,中国当代艺术是中国...

Read more

批评之死:向学术潮人致敬


   五月上旬的最后一天,下午,麦吉尔大学艺术史与传播研究系有讲座《批评之死》,演讲人特瑞·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当代文学理论与文化批评的泰斗。名家开讲,估计会听众爆满,于是我提前半小时到场,结果还是席地而坐,尽闻热烘烘的汗气。好在开讲前临时转移阵地,换到了宽敞的大演播厅。

  伊格尔顿早年是牛津才子,后来在英国诸家名牌大学执教,现在是兰卡斯特大学教授。更主要的,他是20世纪后期西方文艺理论和批评界的大牛,与美国杜克大学教授詹明信(Frederic Jameson)一道,鼎立于大西洋两岸,称今日欧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两位大师。伊格尔顿至...

Read more

艺术实验:一种自觉的自反性


   “实验艺术”(Experimental Art)这个概念是对“前卫”概念的调整。从“前卫”词源来说,圣西门把“Avant-Garde”一词引入文化艺术领域,旨在号召艺术家要走在社会变革的最前线上,其背后是一种激进的历史目的论。而从对20世纪上半叶“先锋派”的历史反思角度来说,“先锋”更多的则表现在打破艺术的自律,并以此试图重建艺术与生活领域的关系,其出发点是一种对社会的介入意识。前者可称之为诉求文化更新的“前卫&rd...

Read more

哪位中国画家擅长画虎


   当代,中国最擅长画虎的画家应该是冯大中。

冯大中虎画

  冯大中虎画欣赏

  虎画对于大中先生,如齐白石之于鱼虾。泰戈尔之于飞鸟。1986年他的《梦 乡》在联合国举办的国际和平年美展展出。当时他像画一幅老虎图来表达对世界和平的祈望,并且这个创意在他的心头萦绕了许久,但一直不知如何动笔。某日夜晚,也许因为它日有所思,也许是他的欲念太强烈了,他竟梦见两只老虎,它们如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依偎在一起,亲昵嬉戏,而后又一齐向他跑过来……,他在惊 喜中醒来,立即起床展纸运笔,一幅杰作便应运而生。天川学海中到海,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冯大中已经成了国内外享有盛名...

Read more

蚂蚁的微言大义


  “蝼蚁之道”源于庄子: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 ?”曰:“在稊稗。”曰:“何其愈 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庄子·知北游》

  蝼蚁是一种微小但无所不在的东...

Read more

语言学转向与图像转向


   当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和理论还没有真正完成“语言学转向”的时候,“图像转向”的话题又匆忙出现了,但由于没有“语言学转向”的基础,它依旧被放在现实主义的理论模式理解,于是,“图像转向”被理解为一种社会状况上的变化,如图像越来越多,以及艺术作品中相应的某些转变,如挪用图像或根据图像来创作等等。但这些根本不是“图像转向”的提出者米歇尔的本意,因为米歇尔是为了针对语言学模式的局限而提出了“图像转向”的理论可能,也就是说,其出发点是在理论层面上...

Read more

作为研究对象的“网络批评”


   图像、视觉与当代艺术

  1989年在美国惠特尼美术馆举办了名为“图像世界:艺术与媒体文化”展览,展览图录中有一段题为《无时无处无人不如此》的文字:

  这个早上,260000个广告牌将竖立在道路两旁。这个下午,11520份报纸和11556份期刊将会准备发售。当太阳再次落山之际,21689个剧院和1548个汽车影院将上映电影,2700个影像店将出租录相带。162000000台电视机每台将连续播7个小时,41000000张照片将被拍摄出来。而明天,一切将会更多。

  这段文字的意思不外乎是为了强调今天的世界是已一个图像的世界。确实,人类已日益深...

Read more

失重状态下的当代行者


  朱青生早期在给梁洁华基金会的创办人梁洁华先生的一份文字材料中,很谦恭又很肯定地指出该艺术基金会所面临的当代艺术品的择向上出现的非本土中国当代的标准引导的偏颇,并强调重新介定这样引导的重要性.由此引发了梁洁华基金会对中国本土当代艺术界的关注与扶持.但是,在我看来,朱青生所面临的则是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倘若这样的局面在朱和梁的双方共同扶持性协调中能得以较好的扭转,那也不失为一种尚能"维和"的"真诚"与"高大".遗憾的是,朱没有把握住自己理想当中的当代趋向,而梁的基金会则更是无从下手,才导致了在扶持一些非当代意义的设计时代的产物....

Read more

“意派”的现代性论题与文化诉求


  实际上,讨论“意派”背后的文化诉求及提出背景比讨论其理论本身更为重要,因为只有把某种理论纳入到话语分析之中,这种理论的现实意义才能得以明晰,也才能给要不要这种理论提供一个判断平台。

  提出“意派”理论是为了建构“中国当代艺术自己的美学逻辑”,这样的文化诉求当然没有问题,同样,高名潞先生提出建立中国性方法论的一贯诉求也没有问题。在我看来,这是中国现代性意识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性工程的不可或缺的内容,因为现代民族国家是政治现代性的实现形式之一,而一个民族国家必然要诉求一种民族文化。从这个层面上看,“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