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赵东进

秦番,古典吉他演奏家、作曲家,我国西部“秦派”吉他的创始人。祖籍甘肃临洮。1965、12、26生。自幼酷爱音乐和文学。先后学过笛子、二胡、口琴等乐器,上初中时国门大开,第一次有幸接触到西洋乐器—古典吉他。从此习琴不止。二十五岁时第一次举办了个人吉他独奏音乐会,并首次演出了自己创作的器乐作品《丝绸之路》、《拉卜楞素描》等,在作曲理论和技法上也有所研究和创新。创作的吉他音乐作品(器乐独奏或重奏)三十余首,在国内吉他界流传已久。其中以《丝绸之路》、《拉卜楞素描》、《梅》、《告别》等最具代表性。除吉他音乐外,还一直沉迷于文学、哲学、历史及中西文化的研究,在小说、诗歌、散文、政论文等方面均有涉猎。30岁后基本上以琴代笔。99年辞去政府公务员工作,和热衷于吉他音乐的魏敏女士一道创办了教学、演出为主的文化实体,06年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近100平米的小型音乐厅正在装修之中。喜欢吉他音乐的朋友请留意“秦番吉他独奏、重奏音乐会”。目前他担任“兰州秦番吉他音乐传播中心”吉他室内乐团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吉他学会理事。

先我而去不倦的逝者/后我而来仓促的过客/逝者如烟云/来者如足迹/作为来者与逝者/我只想以琴鹤为伴/永远飘摇在时空之上/--摘自秦番《无题》
秦番网站:http://www.qfguitar.com/

致价值中国的朋友


近两个月没上价值中国了。

首先感谢给我留言的朋友,你们还记得我!

面对社会的变革、文化的冲突,早在十几年前我选择了超脱。

我想告诉朋友们的是,我的室内乐团即将得到一家干红企业的冠名,我的小型沙龙音乐厅年内正式对外开放。到时候我会邀请朋友包括价值中国的朋友来兰州现场欣赏巴赫、帕格尼尼的作品,当然我的器乐作品也在其中,现代情调音乐、电影主题曲也少不了。

皈依了音乐的人的想法虽简单但很神圣,每当夜深人静,我拿起吉他演奏巴赫的《恰空》或巴利奥斯的《大教堂》的时候,我就有一种通往...

Read more

新儒家们的精神支柱行将坍塌


   

 

新儒家们的精神支柱行将坍塌

 

    

 

 

   如果传统文化和现实毫无关系的话,我们对它的探讨到底有多少意义?二十年前,我对新儒家的看法基本上是两类人:一,权贵者或受雇于权贵者的儒生;二,想做权贵者而不得的儒生。现在看来还得加上一类,他们既不是权贵者也不想做权贵者;他们只是一些为“弘扬”而“弘扬”,完全割裂了传统文化和现实的关系,闭着眼睛在真空中陶醉、意淫的儒生。这一类最...

Read more

“儒”,中国的宿命


“儒”,中国的宿命

                        马克思:中国是停滞不前的国家。更换的仅是统治者,而底层的被统治者历时数千年都是老样子。

 

   新儒家们津津乐道的前两次儒学革命并不是对儒学的革命,而是儒学改头换面地回归。真正意义上对儒学的革命在...

Read more

官本位思想最严重的时代


官本位思想最严重的时代

王运伟

官本位思想最严重的时代

——官本位文化的源与流

官本位思想原本是封建时代的文化标志,君臣一体,等级森严,后来的社会形态也予以继承,以示官禄统一,官民有别。然而,不回顾一下传统文化历史,不了解一下官本位思想的源与流,也就无从体会为什么中国现当代才是官本位思想和表现最严重的时代。

——儒家学说造就了官本位。

儒家由儒学成为国学之后,在维护礼教的同时,也以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优势,进一步发展出一整套官本位思想体系来。中国传统文化在儒家宗法礼教思想学说指导下的中心内容就是做官。在这一基础上,科举制是对儒...

Read more

在中国,“人民”都是神


 

 

在中国,“人民”都是神

 

 

在中国,“民”和“众”——人民,都是神。迄今为止,他们不是按人的生存法则生存而是按神的存在法则存在(神用不着生存)而已。

 

因为如此,除“人民”之外的权贵阶层都是人——比人更像人的人。除儒教之外,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文化背景下,再也找不到比他们更富贵、更自由,更随心所欲的人们了。

 

从“为人民服务”这一说...

Read more

影视广告中“声”的价值


影视广告中“声”的价值

凡是深入人心的东西肯定不是强加于人们的,凡是人们自然接受的东西必然是恒久的。 

 

             我们的广告理念之一:润物细无声

 

一个捞一把就走的短期行为,广告可以采取"大鸣大放"的办法,但是有文化内涵的产品一定要树立自己的品牌以图长远发展,故树立品牌的过程就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品牌的核心不是旁的,品牌的核心就是文化内涵。

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只能靠有文化内涵...

Read more

一切梦都不是虚幻


一切梦都不是虚幻

   昨夜,我作了一个奇怪的梦。      

   好像是一个异常炎热的中午。空气中没一丝儿风,时间也好像完全停止了。我因“价值中国”的邀请,去参加一个审判大会。法庭设在旷野里,法官席由人的四根胫骨支撑着,考究而精美。法官是个白眉白须穿白袍的长者,他鹤发童颜,双手合十,盘腿席地而坐,看上去不止一千岁、一万岁,但没有任何理由说他老。他两旁正襟危坐的,是历代和现代的的鸿儒们。奇怪的是几个近来在网络里异常活跃的新儒家也和法官并肩而...

Read more

儒教是如何“影响”欧洲的


                         儒教是如何“影响”欧洲的

近来,看一些新儒家的言论,让人产生这样一种错觉:这些新儒家们从遥远的国度而来,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以及思维方式与他们毫无相干;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在过去的的传统里,它们跟现实也没一点联系。(假如传统文化与现实没一点关系, 那么对一切传统文化的探讨都是多余的。...

Read more

新加坡是如何“信奉”儒教的


新加坡是如何“信奉”儒教的

 

新儒家们首先把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称之为“第三期儒家文化地区”。这样一来,使人马上觉得这些国家和地区发达的工业文明与儒学分不开;同时,还让人觉得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好像经历过汉唐、宋明几代,因为只有这样,它们才会有第一、第二儒家文化期,现在进入了第三期儒家文化期。给人的另外一个感觉是,中国经历了第一、第二儒家文化期后,今天突然进入了一种不知名的文化期,这种文化上的断裂是由别的一些国家来弥补的,即“第三期儒家文化地区”来替中国继承文化的。那么,中国是不是至今还没有走出第一、第...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