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儒家们的精神支柱行将坍塌


   

 

新儒家们的精神支柱行将坍塌

 

    

 

 

   如果传统文化和现实毫无关系的话,我们对它的探讨到底有多少意义?二十年前,我对新儒家的看法基本上是两类人:一,权贵者或受雇于权贵者的儒生;二,想做权贵者而不得的儒生。现在看来还得加上一类,他们既不是权贵者也不想做权贵者;他们只是一些为“弘扬”而“弘扬”,完全割裂了传统文化和现实的关系,闭着眼睛在真空中陶醉、意淫的儒生。这一类最可悲,因为他们实际上是儒教的受害者;他们被人卖了还在替人家吆喝——这种人你想拦也拦不住;就像远古时代被当作祭品的人,只有在“牺牲”后才会结束对主子感恩。

 

二十年前,我还错误地推断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这些儒生们会自动消失。二十多年过去了,新儒家们的再一次粉墨登场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在儒教文化下建设市场经济要比当初人们想象的艰难;同时还说明,如果忽略了文化重建,单纯的经济建设就会走形、变样。地方主义,山头主义,门户派别,宗族势力卷土重来;封建迷信招摇过市,牛头马面粉墨登场,特异功能呼风唤雨……今天的这一切和历史上几个特殊时期的何其相似乃耳?除了从转型时期的特殊社会背景中寻找答案外,我们必须指出:中国目前的腐败之风和这几年新儒家们拉大旗作虎皮的“弘扬”有关,与儒教不同程度的“复兴”有关。“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只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它并无助于“弘扬”什么,只能使一些腐朽没落的东西沉渣泛起。最新一代的新儒家不是前一代老儒们“弘扬”出来的怪物吗?

 

按理说,今天该是权贵者和受雇于权贵者的新儒家们知足闭嘴的时候了,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他们并没有象他们当初担心的那样失去什么;相反,得到了以往他们不敢想象的财富。那么,他们为什么还不闭嘴?答案只有一个:这样的市场经济不正常,要维持这样的不正常,只有象历史上一样,再次靠儒教——这一点他们比“民”、“众”清楚;一旦离开了儒教,这样的不正常维持不了几天。有了危机感的人就不会沉默,新儒家们也不例外。

 

新儒家们真正担心的并不是我们民族“精神支柱”的失落而是他们切身利益的失落。市场经济已经给我们社会带来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多的物质财富,一旦儒教价值体系(学而优则仕)失落,儒教伦理关系(“下”无条件地事“上”)崩溃,一些因官而发了财还想一直发下去的人,就不能像现在一样合情合理合法地侵吞根本就不属于他们的财富;而这种担心,从来没有像今天变得这么紧迫过。因此,一方面他们继续份疯狂敛财,一方面又在通过各种渠道转移“财产”。

 

但是,不管既得利益者和新儒家们愿意不愿意,市场经济一旦继续深化运行(只能如此),势必要打乱一些人三步一摇悠哉上朝的步子;“以法治国”虽然还没有落到实处,但它已经向一切儒教庇护下的城狐社鼠发出了警告。

 

市场经济法则的建立完善过程,实际上也是儒教价值体系的逐步失落过程,这是历史的必然,新儒家们显然也感受到了这一点。虽然他们口口声声在为我们的民族寻找“精神支柱”,但他们的精神支柱行将坍塌。新儒家闭口的时代也行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