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兴起得益于以网络为主体的新媒体发展:1994年底,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民达4.4亿,最近的统计数据已超过5亿,网民几乎已经覆盖了中国经济版图的99%;另外,中国8亿手机用户,其中有3亿用户可以用手机直接上网,网络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化,特别是在经济生活层面。例如,虚拟资产和虚拟货币的出现,改变以往的货币、财产和流通模式;电子商务的兴起,改变了千百年来的商业业态模式;社会化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企业营销的传播模式;等等。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下,金钱不再是营销传播和争抢公众眼球的惟一资源,而知识、技能和注意力日益成为市...
作者文章归档:姜旭平
新型的社会化媒体有一种群聚效应
社会化媒体营销很重要的是网络和社会化只是一个工具,营销才是真正的目的。如果我们想做好社会化媒体营销一定要注意关注点和注意力要集中在营销上而不是社会化媒体。工具一定要为目标来服务的。
为什么这样讲呢?两年来社会化媒体逐步兴起,比如微博、网络社区等等为主体发展很快。这些发展本身已经完全改变了以往人际沟通、社会交往的模式。这种新型社会化媒体里,赋予每一个人讲话的权力,赋予每个人接受和选择接受信息的能力,这种社会化媒体给我们带来一种不同以往的信息传播模式,同时赋予企业非常好的平台。强调客户的参与作用,而且企业的营销一定要顺势而为,社会化媒体营销不在于开没开微博,一定要顺势而为,只有...
W*CASE:基于人性的营销分析方法
了解你的客户:提出W*CASE方法的现实需求
营销是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核心,需求分析是市场营销的基础。精准的需求分析能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和客户,更有针对性地展开产品研发,更有效地实施营销策划和传播!
早在上世纪50年代,人们就意识到了需求分析和市场研究的重要性。企业常根据造成大众需求差异的因素来划分消费群体,从地理、人口、心理、行为、收入、环境等变量入手去细分市场(Market Segmentation),并根据客户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营销。
然而,我们还是常听到企业有这样的抱怨:“现在市场呆滞、营销效果不好”、“消...
4I: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基石
只要企业能以趣味化、娱乐化来吸引大众眼球和市场关注,以利他性和价值认同来诱导客户购买,以创新手段来改变客户固有的看法,打破已有的市场平衡,并在互动和娱乐中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关注,就能创造新的商机,赢得更大的发展。
营销是企业经营核心,是企业围绕其经营目的和利润实现而展开的一系列策略和促销过程。创新、求变、与时俱进是营销发展的精髓。
近年来,随着网络等电子新媒体的普及和媒体的社会化,人们的社会交往和信息沟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营销关注的重心也随之开始转移,逐渐从以产品为中心,发展到以人(顾客、消费者)为中心、以4I组合为基础。
营销重心的转变...
让客户主动来找你
——企业搜索引擎营销策略
企业在制定搜索引擎营销策略时,要注意到不同关键词背后所隐含的客户个体特征和搜索目的;要根据关键词和产品特点来匹配广告用词和营销诉求,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客户关注,引导客户主动来找你。
让顾客主动来找你,这是企业营销梦寐以求的目标。在传统环境下,由于受技术条件和媒体环境所限,这一目标的实现似乎遥不可及。但今天我们面对的技术和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网络为主体的双向信息传播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信息获取的行为方式,为企业实现这一梦想提供了可能。企业开始利用网络搜索工具和人们网络搜索的习惯来展开营销。
搜索是网...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冲击”传统零售业
在中国的经典传说中,“狼来了”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早在十几年前,当网络经济第一次高峰到来时,人们就在谈论电子商务可能对传统零售行业造成的冲击和影响,但多年来,这些观点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应用环境和各项技术都得以成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对于中国零售产业市场来说,这回真的是“狼”来了。
2010年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商业零售缓慢发展的一年,但中国零售行业的发展在环境和政策的作用下却是一枝独秀,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正当零售企业主们沉浸在摆脱经济危机威胁的喜悦之中时,却不想另一只“狼&rdq...
4I制胜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认为:“营销的目的就是要增加需求。为此,就要深入地了解顾客, 以便产品和服务具有适用性, 并由自身产生销售。”随着商业的发展,营销实践、营销理念、营销模式等经历了诸多变革,大师的箴言也令人常读常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和玩味。增加需求是目的,而达成目的的指导和方法却可以有不同,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作为营销理论的集大成者,菲利普-科特勒在其新作《营销革命3.0》中阐述了营销理念的变迁:营销1.0,以产品为中心;营销2.0,以消费者为导向;而所谓营销3.0,是指价值驱动的营销。
营...
品牌认知的非对称性与习惯性认知
近年来,中国企业逐渐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纷纷斥巨资打造自有品牌。但是,我们也观察到,一些企业在创建品牌过程中,误认为“知名度”就是品牌,于是,盲目地投资于广告。大规模的广告投入或许可以带来知名度,但这并不等于拥有品牌,拥有自己的顾客群。
那么,到底什么是品牌?应该如何创建品牌?品牌对于市场和公众到底意味着什么?客户或消费者到底会如何看待你的品牌?品牌到底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购买行为?是否“花钱混个耳熟”,有了知名度就建立起了品牌?这些都是现阶段困扰企业营销实践和传播策划的一连串问号,本文试图对这一串问题进行自己的解读。...
别再迷信品牌知名度
当代企业无一不将品牌传播放在营销的首要位置。但是,品牌对于市场和消费者到底意味着什么?品牌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购买行为?这些问题似乎难以度量,从而成为企业困惑的问题,然而这又是制定营销和传播方案的基础。
顾客与企业间的认知鸿沟
品牌到底有多重要?最近我们展开了一次小规模的深度访谈。在调查中,我们以某个笔记本电脑品牌为背景,模拟了一个电脑购买的环境。当我们询问消费者,这一品牌对他的重要性及对购买行为的影响时,受访者常常发出这样的回音:我们关心的只是自身需求,并按此标准来进行选择,某某品牌跟我有何关系?
然而,当我们用同样的问题去询问该品牌的企业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