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林海

中商院研究员

广州,请勿亡羊才补牢!


上海大火,53条人命。

可以预见,今后的几个月会在全国掀起清查消防隐患的专项活动,一如既往的套路。

应该查,但触发条件是否太过惨烈?

有人会说,亡羊补牢未为晚也,但这羊早就亡过了,央视配楼的大火,集结的消防力量束手无策的窘境还历历在目,两年后的上海,却又在所有人的无奈围观中,亡了羊,也许上次亡的是北京的羊,用不着补上海的牢?

韩寒有点乌鸦嘴,说每一场盛典有一场烟花,每一场烟花后都有一次大火,如北京奥运后,如上海世博后。

不敢苟同,但从心里希望广州可以因此雷人言论而做点什么。

开幕式上“小蛮腰”被烟火映得如火箭发射,

不要千万不要让韩寒一语成谶。

不...

Read more

向戚继光学习打造王牌


明嘉靖年间,海防废弛,倭寇横行,戚继光招募青壮,训练成让倭寇闻风丧胆的戚家军。戚继光是如何将寻常百姓训练成能征惯战的铁军呢?

选拔阶段过三关:

第一关,政审:

凡欲投军之人,以下几等不用:其一,市井无赖者请回;二,年过四十者请回;三喜好花拳绣腿者请回;四、自由散漫者请回;

城里人不用;曾为“车、船、店、脚、衙”者不用;喜好吹牛空淡者不用,胆小怯懦者不用;性格偏激者不用。

第二关,体检:

进入大营,应征入伍者除衣排除,检查身体,身有残疾、体格瘦弱、,两眼无神、面相油滑、个子太矮者淘汰。

第三关,服从:

过关的应征者不准着衫,扛着麻袋绕军营负重跑五圈,...

Read more

如何做好考勤?


[学员案例]:
 

林老师: 
 

 我们是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其中有个team的迟到早退情况很严重,同一个部门的其他team表现都没这么过份,就他们team的情况特别严重,有些差不多10点才上班的,有些整个早上不来也不请假的,有些一两天甚至一个星期不来不请假也不通知的,有些上下班不打卡的等等,当上司问到这些情况让team lead(以下简称TL)解释原因时,他会为队员找各种借口开脱,比如说是打卡机的问题,他们当天有急事没来上班,或者帮旷工的同事写请假条之类的。

 请问,我们该如果纠正和改善呢?

【我的观点】
 

...

Read more

与钱无关的五种激励方式


    激励需要成本,管理者常用的激励是工资、资金、福利和股权。物质激励必不可少,但却不是唯一的方式,还有哪些激励同样能取得良好效果却无需花费更多的成本呢?

1、及时鼓掌。

    当下属有上佳表现时,得到及时的认同和肯定会让激励变得即时可见,鼓掌也有技术规范,一是时长,有人研究过当你表示对一个人的赞赏时鼓掌至少要超过九下,最好是持续半分钟,听者会感受最深而且会被深深感动,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二是身体语言,不仅仅是鼓掌,而且是热烈地鼓掌,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起立,用掌声表达发自内心的赞赏。

2、真诚赞美

  ...

Read more

如何与上司沟通?


一、列出一份上司名单,你应该对这些人负责,你和你的工作要得到他们的认可,你要依靠他们才能开展有效的工作并有效地调动你自己的员工。

    有人把上司分成七类:包办一切的家长式上司;关照下属的战友式上司;能力难以服众的无能型上司;有功与你无关有事拉你陪葬的无赖型上司;只考虑自己的位置据他功为已有自私的上司;胆小怕事关键时刻掉链子怯懦的上司;专家型百事通型上司 

    上司无所谓好与不好,“存在即合理”同样适用于职场,况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很多上司如何成为上司,下属无从得知,而且各种上司都有...

Read more

如何管理知识型员工?


    知识型员工在组织中能够创造更高的绩效,但“本事大,脾气大”常让管理者觉得挠头。

    知识型员工喜欢什么样的上司,喜欢在什么环境下工作?

    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与知识型员工间的关系,才能让组织更稳定。

    一方面,组织需要员工为其做出他所需要的贡献。另一方面,个人需要组织成为其实现自身目标的途径。

    知识型员工通过获得和掌握技能而拓展了生存的自由度,对组织的依附程度要大大低于其他员工,...

Read more

共景需共情


  “全景监狱”是法国哲学家福柯对人类社会控制的方式的一个比喻。

    福柯发现,在传统社会,社会管理者主要是通过信息不对称的方式来实现成本更低、效率很高的社会治理的。这种控制形式恰如古罗马人发明的一种金字塔式的监狱:犯人被监禁在不同的牢房中,狱卒则处于最高一层牢房顶端的监视室内,他可以看到所有犯人,而犯人们却看不到他,并且犯人们彼此之间也缺少有效沟通和传递信息的渠道。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管理者是否到位或者缺位,犯人们都假定它的存在,因而不得不接受外在控制,同时也自觉地规罚自己。

   &n...

Read more

少挥“棒子”,小心“夹生”


今天偶遇一位很久没见的友人Y。这位友人非常厉害,职场路径均游走于世界五百强。

趁机就跨文化沟通的课题印证并请教一二。但是我们却遭遇到些许沟通障碍。

从整体上看,Y很多观点颇为独特,令我受益匪浅。

但一个语言的细节却让谈话感受大打折扣。

可能是谈到了Y熟悉的领域,所以无论我提出什么观点,Y均以“不”、“不对”、“不是这样的”开头做回应。当时的感觉就象一个浮在水面的葫芦,一出头就被当头一棒打进水里,再出来就又一棒。我能理解,但确实很难接受。

太想从Y那里得到更多五百强的独家内幕了,所以,还是象那个水面的葫芦,尽...

Read more

管理者做好时间管理应把握住的七个点


做为管理者,面对大量的工作,常常面临时间捉襟见肘的问题,那么怎样做才能事半功倍呢?首先对下属工作的监管中,把精力放在三个关键点上:

其一,启动点:凡是从未有过的工作,管理者须亲自到位,工作伊始如改革开放,邓小平先南巡,文革之始毛泽东先发大字报,这个点是定调子,定方向。执行中如果在这个点上出问题,待到发现有问题,已经晚了。

其二,突破点:工作推不动时,有阻力了,出手,加力或者解决阻力,甚至需要将上级的资源整合进来。为下属完成任务保驾护航。

其三,转折点:方向不明,指方向。例如联想柳传志的复出。

那么,还有哪些点让工作卓有成效呢?

其一,热点:领导关心,客户也关心的事情,是管理者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