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孙继滨

余秋雨研究中心创始人。
2010年度十大杰出IT博客博主。
个人著作:
《卓有成效:管理者的职业习惯》,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中国人的紧箍咒》,东方出版社 2013;
《知道力》,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了解过去与理解现在的一把钥匙


 

    

  这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文明史。 

  一部有价值的文明史,对人对物对事件都应该给读者一种位置感,才能将历史讲得深入、生动,才能结合人们眼前的现实社会,找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而不至于仅仅罗列一些历史事件。猛虎以为:《中国人的紧箍咒》就是这样一部文明史。 

   

  什么是位置感?什么是历史的位置感?有了《中国人的紧箍咒》,也许猛虎可以来试着解释一二。    

   

  一、文明史,要有人类的代入感。 

  古时候,有一个人喝多了,在庭中一颗大树下歇凉,不知不觉就睡...

Read more

杜君立:紧箍咒与纸枷锁


 

  拙作《历史的细节》出版以来,我认识了很多著名的写作者,孙继滨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孙先生的《中国人的紧箍咒》让我想起自己曾经写过的一篇博客《中国人的纸枷锁》。陈凯歌在《梅兰芳》一开篇,就讲了一个纸枷锁的故事。梅兰芳的大伯因为家人新丧,没给太后穿红,先挨了一顿打,后又被赏了一纸做的枷锁。奴才威胁道:撕破一点弄死你! 
 
  枷锁是禁锢犯人的,为了防止犯人脱逃,枷锁无不铁打铜铸。一张薄薄的纸枷锁,看起来不堪一击,竟然比铁枷锁更可怕。这纸枷锁看起来几乎等于没有,但它是存在的,因为戴枷锁的害怕“撕...

Read more

《中国人的紧箍咒》,站在文化的高度!


Read more

“国民劣根性”说有感


 中国的落后是令人惊讶的。因为中国拥有无可置疑的有利条件。

 
从自然条件上来看,中国幅员广阔,物产丰富。相对于欧洲而言,平原、高原、草原、沙漠、高山、盆地、大海、矿产、江河湖泊,应有尽有,而且从指标上来看,中国方面要更多、更大、更高、更长、更深。中国的生态不但有多样化的一面,同时也是坚实顽强的,这使得中国在将近一万年的大规模粮食生产之后仍能维持高产的集约农业,从而相对于欧洲中国一直存在着人口上的优势。
 
从文化条件上来看,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千年来,东西方文明交相辉映,中华文明就是东方文明的主要代表,没有之一。当欧洲有古希腊时代的辉煌时...

Read more

永生


 近来感慨颇多。核心只有两个字:长生。

 
庄子在濮水边垂钓。
楚王派遣两位大臣先行前往致意,说:“楚王愿将国内政事委托给你而劳累你了。”
庄子手把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用竹箱装着它,用巾饰覆盖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
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
庄子说:“你们走吧!我仍将拖着尾巴生活在泥水里。”
 
早些年不懂事,对庄...

Read more

“知道”是解决职场问题的新力量


  价值中国:当初为何想创作《知道力》一书?

  孙继滨:
其实我认为大多数人写书都是有偶然性的。最初是写博客。刚从国外回来,觉得和国内有些隔阂。便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写了一些,想借于此多认识些朋友。我在日本待了近十年,回到北京后发现自己的朋友圈太窄,在博客写一些工作心得,作为自己的社会化名片。后来出版社的编辑看了,觉得我写的很好,有将其整理集结出版的价值。最初写博客的时候,并没想可以去贴近谁的口味,但为了出此书,便根据目标读者的定位进行了一些修改。但博客的内容要比书里面的少,到第十章的时候,博客就没再更新过。

  价值中国:“知道力”一词是怎么来的?

...

Read more

【老孙随笔】技术人如何发财致富?


成功学泛滥的今天,技术人也不再心地单纯了。 
 

技术人不再以技术的精纯为追求目标了,如今技术人更重视的是如何通过技术换得妻子、儿子、房子、车子、票子。说一千道一万,技术人的目标就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钱”。 

很多人对老孙的话嗤之以鼻:我们是纯真无邪的IT人,怎么会那么没品。老孙不想反驳这种观点,因为这篇博客的点击量将会证明我的所言非虚。又有些人怀疑:你写这篇博客是不是在骗点击量啊?不是的。在这里,老孙会真诚地来回答两个——对所有技术者来说——非常棘手...

Read more

360的金刚不坏之身


难道360有金刚不坏之身吗?金山困惑了,我也困惑了。 

让我们把镜头拉到2010年的最后一天。这一天,金山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360涉嫌搜集用户隐私,并拿出证据显示在谷歌快照上可见包括用户名、密码、访问记录、具有唯一识别特征的机器码等信息。经过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走到近于绝境的金山已经境界猛增,对宿敌360打出了大侠杨过的销魂一掌。胜败就在这一掌上了。

为什么说是销魂一掌。

--------------------- 

1、新闻覆盖传播。于1231日下午4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国各大媒体公布360重大危及众多网民个人隐私...

Read more

《古炉》的蒙昧之美


这是一部土得掉渣的小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出土文物。

 

没有入云的美女,没有动人的爱情,甚至没有高潮的情节。真的很土,土到如果你不塌下心来平心静气地看上几天,就会觉得自己是在一片毫无生机的黄土高坡上行走,仿徨不知所措。

 

此书不负责锁住你的眼球,不负责点燃你的荷尔蒙,不负责代入你的情绪,它只管兀自绽放着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土腥,仿佛一丛白日奋力摇曳的狗尾巴草,明明无足轻重而不放弃展现自己的倔强存在。

 

《古炉》故事的发生背景,怎么说都是苍白的:一个小村子,几个村夫村妇。这是一个注定怎么讲都普通,换句话说,怎么讲都无法吸引眼球的故事。怎么办?...

Read more

向余秋雨学习读书


 —— 要怎样读书?

 

这个问题说法太多了。许多人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大多不能让人完全心悦诚服。比如说,刚刚看完一本郝明义写得《越读者》,也讲了许多这方面问题,然而,我觉得还不够深刻。

作为余秋雨先生的粉丝,我很自然地想到:读书读到秋雨的水平,按说他讲的最有说服力了。那么,就去【聆听秋雨QQ群(74575513)】里求教一番吧。

——说起这个QQ群,也蛮有意思的。我在豆瓣上建了个【余秋雨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229836/)...

Read more